第二天唐瑾也是早早起来了,去贡院,等待点名,搜身后进场,睡觉,睡醒后等待发卷,考试。

这一天倒是没有遇到什么事,考试的题有些出乎唐瑾的意料。

考的是五经文两篇,策问一道。五经文考的是《易经》一篇,《春秋》一篇,策问考的是时务。

题唐瑾倒是会答的,不过这对于这次的考生来说,却是很难的了。

《易经》本来就好学难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非研究不能理解一二,春秋考的是历史,有些偏,对于没有多少人生经历的孩子来说,也不容易答。至于时务,那更是难了。

唐瑾感觉到了出题官对于考子深深的恶意!

他看过以前的乡试的题目,比较一下,他们的题出的的确是简单,可是再简单,架不住考试的人都太稚嫩啊!

给小学生出初中甚至高中的题,就算出的再简单,大家也不会啊。

出这样的题,怕是不想让人过吧!

不过,唐瑾却是有些开心的,哈哈!

考场上都是十二岁以下的少年和孩子,一般人家都是五六七岁才开始学习,也就能学个五六年。

他跟他们学的时间差不多,可好在他用功啊,不像小孩子那样,人还懵懂着呢,不谙世事,贪玩,学的速度能有他快?

这就像是小学六年级能让小学生学六年,可是对于成熟用功的大人来说,用心的话,一年就学完了。

再有一点,这里的教学制度,都是先教会孩子背,背会了以后才教经文的意思。做诗简单一点,可是在理解经文这点上,大部分人那比起他来可就差远了。

所以唐瑾相信,他一定能考上。不但能考上,国子监的复查他应该也能过。

国子监的复试一般不向下筛人,只是复查前来考试的人是不是真的有那样的本事,不是蒙混进来的。到了中书省那里,可就难了,这是决定生死的最重要的一关,会筛很多人出去,剩下的才能殿试。

虽然不知道自己能考到多少名,不过,唐瑾的心情却是很好的。

交了卷子,在龙门前等着放排的时候,他听着周围的人都在谈论着这次的题,一嘴的抱怨,大多数人都懊恼的很,觉得题出的太难了。

还有八岁九岁的孩子难过的哽咽着,说不会答题。

别人答的不好,虽然不应该高兴,不过唐瑾还是有些开心能排在前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