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连容又劝了两句,“不是什么贵重东西,都是乡下常见的,算是给爷爷你换换口味。这东西不少,虽然不重但也占地方,一来一回的我们拿着不方便,不如爷爷你替我们分担分担。”
看着顾连容跟杨大夫一个劝一个推,姜糖倒是觉得挺新鲜的。
这个年代吧,跟她生活的后世不大一样。
医生教师这些职业是不能随便收病人和学生送的东西的。
但这个年代没有这种规定,病人为了感谢大夫,经常就是送些自家种养的农副产品,不值钱东西也不多,完全送的就是个心意。
医院见了也不会说什么。
但如果直接送钱送大件,那是一定得有人盯着举报的。
杨大夫给顾连珹看病的时候,办公室的大门一直是开着的,顾连容给的理直气壮,直言明了是自家晒的干货,杨大夫推辞不过,还是叫人给放到了一旁。
接着说顾连珹的腿伤,杨大夫听顾连珹这么说,思考了半刻,下了个不是那么确定的结论,“也许是吃得好,营养跟上来了。”
话是这么说,杨大夫却总觉得不是这个原因。
但他又想不出别的来。
只能将顾连珹的伤势恢复的如此之快归结于伙食问题上。
“你的身体底子之前有亏空,这次把脉的时候发现好了不少,家里要是有条件,还是得吃好一点儿。”杨大夫嘱咐道。
顾连珹的底子之前是大亏着的,他年纪不大的时候就进了部队,白天黑夜的训练,又受了那许多的伤。这次脉象摸着更强劲了些,倒是真的跟伙食变好扯上了关系。
“既你这伤正在变好,我得改改我的药方了。”杨大夫摸出纸笔,边说道:“你这伤口愈合得不错,那些药片再吃上一周左右就行,我再给你开个中药方子,后续就专喝这个。”
“那个药片吃完后,过上几天再喝我开的这个中药方子。”免得到时候再冲突了。
杨大夫打开钢笔吸了吸墨水,“论修复治本,还得看咱们中医,一天两顿,早晚各一碗。”
“这药都比较常见,曲江县的药房里也该有,你们拿药就不用再过来省城了。”
“另外,连珹啊,你在家里可以准备复健了。每天扶着墙在地上试着走上一刻钟,之后再逐渐加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