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心下冷笑。
不过是当日一时心软,舍不得立下杀了太子,让太子逃亡了,后来又反悔让暗卫杀掉太子。
皇帝看到了“太子”的尸首,但大约不知为何,知道那尸首是替身,还在派云鹤卫寻找真太子。
显然,贵妃的话说到了皇帝的心坎了。
易地而处,若是他被先帝派人追杀流落民间,自然对先帝会有敌意。尤其是太子还那般聪慧,再被有心人抚养长大……
相比之下,还是蠢一些又万事“为他着想”的贵妃,更加让人放心。
果然,皇上听了贵妃“自责”的话语,反而软下声来安慰她。
“爱妃你呀,我知你对朕一片赤诚,只是法子蠢笨了些。”
“那上百个各地的五岁男童,你且交予我。西南十万大军,那里朕早有布置,若是昱儿……他去了西南……”
贵妃气得暗自银牙咬碎,她费尽心思找到的上百个与太子面容骨架有些微相似的男童,竟是便宜了皇帝!
若说这其中没有云鹤卫和淑妃的手笔,她是半个字也不信的。
但她只是哀哀地抬起头,柔柔弱弱地说道。
“能为陛下分忧,是妾的荣幸。只妾太过蠢笨……”
皇上听后更加愉悦,连连承诺会保住贵妃的性命,安慰她各地起义不成气候。
秋收在即,等粮食充足了,漕粮运往各地粮仓,百姓们吃上饱饭了,各地起义自然迎刃而解。
贵妃得了皇帝要保住她性命的消息,并不欣喜。
皇上虽是暗地里补贴她不少金银珠宝,却到底禁了她的足,夺了她从皇后手上抢来的六宫掌权,暂交给淑妃。
“不这样小惩大诫,朕无法向前朝交代。你堂兄那里,也要持续受御史台抨击了。”
宫权没了,哪里是小惩大诫?分明就是要她的半条命!
贵妃冷眼看了眼皇后坤宁宫方向。又看向淑妃永福宫的方向,心中忌惮愤恨不已。
回宫禁足后,贵妃让亲信向宫外传信。
“好叫堂兄知晓,恐朔州、湖州、枫州、荆州一带官员,虽都出自寒门,说是堂兄的人,却可能有人已经暗地里投了淑妃世家一系!”
否则,以那些知府人精,哪里会这点暗地里摆平五岁流民男童失踪的本事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