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2 / 2)

话未说完, 便被苏槿打断。

“老先生,久仰您大名,我我家要开一个话本铺子,需要个说书先生坐镇。着您五两银子一个月聘银,如何?”

这是本县城最好的茶馆。能在这边立足当个坐馆的说书先生,显然他也是本县此行业的佼佼者。

但即便如此,靠着打底的收入和茶馆的分红, 在茶馆生意顶好的时候也就能拿百文铜钱一天,有的时候也就二三十文钱,一个月顶破天了能赚上二三两银子。

说书先生和旁边围着的不少书生, 当即就抽了一口气, 呆住了。

“五两银子?!”

“没错!您要是答应了, 这三十两银子半年的聘银,立刻可以支了给您!“

苏槿赶紧依仗着自己个头小,趁着人群的缝隙, 挤到了说书先生面前,蹦得老高,然后啪地一下往说书先生的条案前拍了三张十两面额的银票。

“这是半年的聘银,若是您老答应,现在就可以跟着我家人前去了。”

眼看着说书先生呆在那里,旁边有反应快捷的书生倒是立刻跳了出来。

“吾等亦能博古论今旁征博引,且不需五两银子呢。”

这时节,一斤牛肉不过是五、六文钱,月薪五两银子的工作,便相当于现代30000-40000万的月薪。

可不就惹得这些个连秀才功名都还没有的书生眼热嘛。

毕竟,过了院试才能有秀才的功名。可以向官府领米粮,免近百亩的田税。

而这些书生,大多数只是童生,且只能靠着家里接济呢。

苏槿倒不是鄙视这些“学渣”,只是都准备好好开话本铺子了,肯定是要找一个专业的说书先生。

可不能比那些穿越的同行们做的差呢。

苏槿没作声,只等着那说书先生答复。

看着苏槿一副豪横的模样,那些书生瞬间都忘了那些个说什么现世不公、县试作弊的事情。

纷纷向苏槿自荐,自己如何如何熟读流行的话本,会写话本子。

“这两年,因着咱县里萧家村颇会造纸,从前比米油还贵的纸张,现如今物美价廉。书倒是比从前便宜了不少,咱也读过不少来自江南的话本子。”

“元朝的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里的狸猫换太子,《西厢记》的穷书生与相府千金……”

“唐朝《离魂记》的魂魄离体……足有三五十本话本子,咱都读过咧。”

苏槿:好家伙,读了这么多闲书,哪里还有时间刻苦温书学习?难怪这些个书生大多数考不中秀才。

不过,这些书生不说,她还没注意到。想想古人的书,和现代对比,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