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常,日后说不定三两日的就要来”。
绣花看着吴松说到,一旁的孩子已经熟睡,绣花正在做绣活,吴松则是在看书。
事实证明,绣花说的没错。
三天后,看着院里的腊肉腊肠,吴松有些发愁,确实太多了。
绣花娘送的,还有村里人给的,他们一家三口哪里能吃完这么多。
“先放在地窖,日后回去的时候带着就好,眼下冰天雪地的也不会坏的”。
“好,马车一直在大哥家里,这几天喂马也辛苦,一会我装上一些,给大哥他们送过去”。
“好”。
相较于吴松,吴大家里就没多少人,眼见吴松带了不少东西,腊梅一脸的笑意。
“嫂子过几天去趟镇里买些东西,你们还缺什么不,嫂子给你们都带回来”。
吴松闻言摇了摇头:“我之前都准备好了,没什么缺的”。
“好”。
二十八那天,吴母跟着郭举人回来了,进村那刻,吴母感到了从未有过的风光。
村里大大小小的妇人都出来了,拉着吴母姐姐妹妹的叫着。
原本在马车还跟郭举人因为弟弟的事情,闹了不愉快,现下什么烦恼都没了。
身后的婆子看着吴母,早已经习惯了。
“这都一年多没见了,我也想大家,王婆子把那些吃的给大家都分一分”。
王婆子随后立马拿了糕点出来。
“我啊,回来看看我这几个孙子,正好也跟大家聊聊天,过几天我小孙子百日,大家都来吃酒啊”。
吴母看着村里人,乐呵呵的。
“肯定回来,老姐姐你放心”。
绣花在家看着孩子,完全不知道吴母在外的风光,腊梅倒是在不远处看了个清楚。
什么时候,她也能有这待遇。
想到这里,她心里更加坚定了要送自家小宝去读书,等她成了举人亲娘,一定比这还风光。
外面寒风呼啸,吴母披着特质的皮披风,完全挡住了外面的寒风,村里人哪怕是冻得手脚哆嗦,也要拉着吴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