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帝王开始不信任自己的臣子,自然会越看他越难受,越看他越扎眼睛。如果这个臣子的能力再大一些,官职再高一些,那就更让人寝食难安了。"
"更何况,武平侯其人也并不像千岁爷眼中那样无辜,他以跟着先帝打天下的功臣自持,很多地方都僭越法度,单是你妹妹出生时候的生辰礼,其中收到的礼物,摆办的酒席,差点儿就要赶上皇子的仪制了,这在先帝眼中,不是明晃晃的挑衅又能是什么!"
"武平侯的权势越盛,依附他的人越多,他的话语权就越大。"
息太后转了转眼睛,微微笑道:"他的话语权越大,就越让先帝害怕,毕竟大家打天下之前的出身都差不了许多,一样是洛水的名门望族,一样身后有人支持。他们可以打别人的天下,武平侯也一样可以覆了他的天下。"
"一开始的时候,先帝也想过用制衡之术,可惜立国之时他给武平侯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兵权,况且武平侯门生众多,被投放在朝廷的各个关节上,就算联合其它世家,也难起到制衡的作用。"
"胳膊怎么拧得过大腿呢!可若是真想让胳膊臝,那就把大腿砍掉就好了!"
"陛下扶持起来的以卫家为首的人起不到制衡的作用,可他们总归有脑子,于是卫老太公向陛下进言,除掉武平侯。"
"可陛下一直犹豫,卫老太公一直进言,他私下见过先帝几次,这件事又被宫里的人传给了武平侯。"
"于是为了防止打草惊蛇,他们把我送进了宫,借我的口,来劝谏陛下,传递消息。"
"毕竟我一介后妃,召见自己的娘亲,召见几位夫人游园赏花都是正常的,没人会注意,从这以后,他们达成了初步的一致意见。"
"可他们很快就又有分歧了,毕竟每个人的立场不一样。"
"他们有自小长大的情分,先帝也不想赶尽杀绝,定了名分,流放出去就完了,可那些人不愿意。毕竟武平侯多年经营,根深蒂固,万一心慈手软放过了什么,日后对方再找补回来,他们这群人就都完了。"
"一个想着将人打压流放,一个想着将裴府斩草除根,自然是谈不拢。可卫老爷子聪明,假意奉承,应下了先帝的要求,于是一个对裴家进行围猎的计划产生了。"
"再往后的事情千岁爷就能猜到了,陛下派人去裴府抄家,结果原本说好的查抄出来的东西变了样,卫老太爷带人从裴府查出了龙袍、冕冠和玉玺,窃国之罪,其心可诛!"
"当事情已成定局,所有人都看在眼里,朝堂内外无一不知的时候,先帝就被驾到了火上,这个罪名,他定也得定,不定也得定!"
"所以从那以后,卫老太爷就被先帝厌弃,自行辞官,这才有了卫泱顶上。
不过能用卫老爷子的官职换来武平侯府的消亡,他们这场仗打的很值,毕竟在昭平九年之后的七八年里,没有了裴家,卫家已经进入了一枝独秀的局面。"
听着他的话,裴確心中倏忽闪过了一个什么念头,只是他还没来得及想一想的时候,就再也抓不住那个念头了。
息太后看着他的神色,试探道:"千岁爷?"
裴確掀起眼皮看他,一双墨色瞳仁深不见底。
这女人话中,八分真两分假,顺势将自己,将息家摘了个干干净净......
好一朵不染尘埃的白莲花!
裴確一只手指撑住自己的额头,"太后娘娘倒是个会讲故事的,息家上下,只言片语就遮过去了......"
息太后脸上有被人点破的尴尬,她往前伸了伸身子,又在接触到裴確冷冰冰的眼神的时候收了回来。
"千岁爷也知道,我父亲年事已高,我兄弟又都是些不成器的,他们没有什么本事,不过是跟在人身后求点好处。"
她说着话,脸上显出几分黯然神伤来,"要不然,当初也不至于让我一个弱女子入宫......"
裴確心中冷笑,弱女子吗?
娘家没本事,先帝不宠爱,和陛下又没有血缘关系,她却在后宫生活的顺风顺水。
当年参与其中的人,先帝死了,卫老太爷罢官了,她一届女流反而成了太后,养尊处优,连自己都敢大着胆子用这龙袍残片勾搭......
这种谋算,弱女子吗?
见裴確不接话茬,她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千岁爷不问问,哀家用来交换自己后半生富贵无忧的是什么吗?"
裴確翘起腿来,示意对方继续往下说。
"当年我们息家站错了队,早就后悔了,哀家只希望往后说的,能作为一只投名状,希望千岁爷听完之后,能对息家网开一面,也能对哀家这个妇人网开一面。"
裴確看着她,没有说话,既没有说答应,也没有说不答应。
这就是看她后面话的分量了。
息太后坐直了身子,神情肃穆了些,"先帝之死,也有问题。"
裴確抬了抬眼睛,他早就知道有问题。
从往前几日他的小陛下扑扑簌簌流眼泪,把花瓶砸到地上的时候,他就知道有问题了。
不过既然听完前半段他们对付裴家的手段,往后的也就不难理解了。
权利相辄中丢进去些人命,不过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息太后见他并不惊讶的样子,便知道这些话说在现在说对了。
她现在越发觉得裴確是个聪明人,沉着,镇定,万事一点就透,了然于胸。
裴府灭门的案子他听完,猜出来先帝之死也用不了多少功夫。
若是自己藏着先帝之死待价而沽,怕是等不到卖出好价钱的那天,她着深藏着的珍宝,就要因为过期而卖不出好价钱了。
她将手中的帕子紧紧捏在手中,"刚刚哀家也提到了,武平侯去世之后,以武平侯为中心的一圏人群龙无首,又在陛下的刻意打压之下,渐渐呈现颓败之势,偃旗息鼓了。"
"所谓按下葫芦起了瓢,武平侯没了,武平侯手中的权利就被瓜分了,卫家渐渐被簇拥了起来,隐隐有了当年武平侯府的威风。"
"可是刚经历过武平侯一事的先帝又怎么愿意再看到这个现象?所谓帝王心术,就是要把权力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要让下面的臣子互相牵制,谁也显不出谁来。"
"后来陛下开始宠信你,因为你是最好的一把刀,武平侯唯一的儿子,又是个太监,既好用,又不用担心往后你有了不臣之心,你是一个没有隐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