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页(1 / 2)

要不是周彦琛当着全校师生的面,把这一切说出来,只怕没人会去关心真相是如何,也不会知道身为杀人犯的儿子,会遭受怎样不平等的待遇。

正如周彦琛所说,谁也没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

梁飞英这段时间也去打听过周彦琛父亲的事,在得知真相时,她对周彦琛的身世十分同情,却没有选择告诉梁笑。

因为在她看来梁笑还太小,可能无法理解这件案子的真相意味着什么,正如周彦琛的那些同学,即使知道了案情的真相,也不会停止对他的排挤与欺凌。

所以,这些事必须说给成年人听,成年人的行为会间接影响到那些孩子。

梁飞英本来打算趁着家长会的时候,去五年1班为周彦琛说几句话,让他们对孩子多一分宽容,不要赶尽杀绝。

因为在打听中她还得知周彦琛和失明的奶奶相依为命,虽然有亲戚的援助,但依然过得十分拮据,转学恐怕会给这祖孙两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

梁飞英也没想到,自己还没开始行动,周彦琛居然已经用更好的方式,让所有人都了解到了事实的真相,从而进行反思。

她忍不住问起梁笑,“这个主意,是不是老师给小周出的?”

梁笑却摇了摇头,“不可能吧。”

因为周彦琛的这篇演讲稿,她很早之前就见过了。

周彦琛天天跟着她上下学,然后拿笔记本和她交流,她当时注意到有其他页面透过来的字迹,标题就是《我的爸爸》。

她对这几个字眼印象深刻,却没往更深处去想,以为是老师要求写关于爸爸的日记。

这说明,这篇演讲稿完完全全是周彦琛自己写的。

后来,她还看到周彦琛频繁出入校长办公室,想必就是为了能在校庆上演讲这篇稿子。

以她对周彦琛班主任的了解,那是个思想有些顽固的老师,对周彦琛一点也不关心,又怎么会给他出这样的主意呢?

当然,这些也只是猜测,真相如何只有问了周彦琛才知道。

尽管舞台上已经开始下一个节目了,剧院里还在议论纷纷,人们还沉浸在少年的演讲之中。

无数人为之动容,还有人因为周彦琛这悲惨的经历而当场落下泪来。

总而言之,这场杀人案件不过是一场悲剧,世人应该警醒,却不应该把过错归结到一个孩子身上。

而只要有了这样的意识,那些曾经发生在周彦琛身上的不平等待遇,也会自然而然地受到制约。

但是,有一个杀人犯作为父亲,这绝对不是一件值得宣扬的事。

周彦琛把这件事拿出来公开演讲,就等同于把自己的伤口一点一点地撕扯开来,其中的痛苦与煎熬只有他自己知道。

梁笑也有些疑惑,她很清楚上辈子根本没有这一场演讲,难道是因为她和周彦琛的结识,让周彦琛提早发现了自己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因此导致蝴蝶效应,让他走向了和上辈子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么看来,他未来会不会成为渣男可就很难说了。

不过,事情的变化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光靠这些她也没法分析出什么靠谱的结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