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这个厚道善良的孩子。
当初李方氏以家里供不起两个读书人为由,死活不肯送长寿去学堂。李奉文在学堂教着书,长寿连束脩都不用掏。
她知道李方氏的意思,读书到了后边花费会越来越大,势必要有所取舍,两个人选一个。福寿从小嘴巴甜,会哄人,李方氏怕长寿万一于读书一道上更有慧根,到时候福寿可怎么办,李方氏不想冒这个险。
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当初原主甚至跪在了李方氏面前,好歹给长寿个机会,让他去学堂呆几年,可是被李方氏无情的拒绝了。
她劝原主,有些东西拿起了便很难放下,不如一开始便不要有这个念想。让长寿老老实实在家里做个农夫。等福寿念出头了,自然不会亏待了这个一母同胞的双生兄弟。
小时候或许长寿不懂这些,但是他过了年就十岁了,现在肯定慢慢知道了。尽管如此,他也没有怨恨李方氏,反而依然肯亲近他。
这个心软的孩子哦。文姜再次感叹,怪不得原主就算舍了命也不肯把自己的儿子给别人。
“既然舍不得你奶奶,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不是说让你待到十五么。”文姜好奇的问。
长寿犹豫了一会儿说,“爹爹和那谁.老是吵架,不做饭。平时都是我和妹妹还有爷爷做,奶奶觉得家里有点乱得不像话,就让我回来了。爹.爹他看到我也不高兴,我不知道为什么。”
李奉文看到长寿不高兴?这人渣,儿子都半年没有回家了,就过年回去呆一段时间,他都不肯给个好脸儿。
靠,他奶奶个腿的,文姜火冒三丈。
却说这李奉文看到长寿为什么就不高兴呢,原来他看到长寿就想到苗氏。
那么粗鄙的一个妇人,本以为离了他只能随便嫁个二流子或者老鳏夫给人当后娘。没想到她谁也没嫁,自己办起了作坊不说,还做得有声有色。他十次去镇上,六次听到别人在说她那柠檬皂。
她走了后李家大房就闹着分了家,要是她还在,还能拿着那十年说事。苗氏嫁进来的十年,地里都是她在伺候,大房的六口子没有一人下过地。要是苗氏还在,他就能拉着她去族里要求评评理。
凭什么他们李家二房供养了大房十年,大房一朝得势,便要踢开他们二房?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好事。
可是苗氏和离了!李奉文再脸皮厚,对着族里长辈也张不开口,主要不知道这口怎么张。
替苗氏打抱不平?她一个跟李家没了瓜葛的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