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2 / 2)

文姜抱了抱他没有说话。

她知道纸终究包不住火,这件事早晚会暴露出来。可是总想着等他再大一点再去知道这些。

李家人再不堪终究是他的亲人,这么小的年纪就要看到亲人最丑陋的一面,任是成年人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面对。

~~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作坊里放了一天假。苗家沟向来有在这天祭司祖先的习惯。当然二月二不是祭司的正经日子,苗家沟之所以保留了这一习俗,听说是因为当初苗家沟的祖先是在这天来到大苗山的。

为了让后代子孙记住当年祖先们从北方一路跋山涉水而来的辛苦,才把这个日子也当成了祭司的一天。

因着文姜这个大作坊的缘故,村里不少人家现在日子都过的不错。所以今年拿来祭司祖宗的食物也比往年丰盛的多,光猪头就给祖宗供上了三头,更不要提从怀河镇买来的各种水果,糕点。

祭司举办的很隆重。

不过跟往年祭司结束时为了抢块大点的猪头肉要打起来的情形不同,今年大家都互相谦让。毕竟过年时文姜除了给作坊里那些工人每人分了二十斤的猪肉,还给当初那些陪着她一起去李家村讨公道的人家每户同样二十斤的猪肉。

所以苗家沟的人这个年肚子里不缺油水,终于捡起了华夏的优良传统,相互谦让。

看着这一幕,文姜心里很欣慰。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不过她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宣布。

“承蒙各位乡亲的关照,我苗家的作坊才能越办越红火。今天我在这里宣布,我准备在村里盖一间学堂,所有苗家沟的孩子们,无论男女,无论年龄都可以免费来入读,不用掏一分的束脩。”文姜站在村子中间祭司祖先的台子上高声说道。

其实她本来想把这个事交给苗老爹或者村长的,不过二人拒绝了她,让她自己来做。纵使文姜喜欢低调做人,但是为了作坊的百年大业,也不得不赶鸭子上架。

她的作坊要想走的长远,必须培养一批有文化有能力的管理层。这些人要认识字会算术。

这样的人从哪里来呢?从外面找的话,她不放心。毕竟古代没有专利权,她的制作工艺怕被不知根底的人偷学了去。

倒不是文姜小气,这本来就是她从现代学来的方子,她不可能只想赚尽天下的脂粉钱,不让别人分一杯羹。

这不现实。

可是如果她辛辛苦苦做开发,还没收回投入的本金就被人盗去了方子,她会气死的。

所以人才还是自己培养的好,也不用多么有文化,认识常见字,学会算术,有个两三年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