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天道好轮回,胡昭恩在学大寨运动中负伤,让胡家老爷子当了保管员,胡家老爷子这回为了生产小队丢了命,又将保管员的位置交回了儿子。
转瞬间,姜贵兰一家的地位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人人嫌弃变成了人人争抢。
当然,具体加入哪个小组,还得看她自己的意愿。在感情上,他更愿意加入金家院子小组,一方面是住得近,另一方面是感念金先明在处理老爷子丧葬问题上出了不少力。
社员们很快自发地分好了小组,结果也并不出人意料:庙坪余家人一组,中沟金家人加上以姜贵兰为代表的胡家人一组。
接下来就是关于两个小组的土地丈量和划分问题,银竹沟的每一块土地,哪块好,哪块差,大家都心知肚明。
最终,社员们按照就近原则达成一致意见:将土地分成较为集中和完整的两片区域,上半沟地势向阳,人均少一点面积,分配给金家院子小组;
下半沟光照时间短,人均面积多一点,分配至庙坪余家小组。具体的标准,等测量完面积之后再分配落实。
银竹村小学背后的山上,是村里划给学校老师的自留地,胡显荣和他的同学们正在地里参加劳动课。
他们是学校里最高年级的学生,这样的任务落到他们身上,早已成为惯例。
胡显荣因为上学较晚,中途还留级蹲班两年,便成了全校年龄最大的学生,跟成人相比显得个头不高,但在学生堆里却是巨人一般的存在。
他是五年级的劳动委员,尽管他不喜欢这个职务,但怎么也推脱不掉。
后来他也就慢慢习惯了,真把自己当起「干部」来,逐渐显露出一些威严,尤其是在参加这样的劳动课的时候,同学们多少有些惧怕他。
赶在春节前,他们要将学校的自留地翻整完,这个过程叫做「挖冬地」。
地要挖两遍,第一遍是将板结的泥土挖成块状,经过十来天的夜露和霜冻之后再挖第二遍,将成块的泥土敲细、整平。今天,他们进行第二次翻挖。
胡显荣正在用锄头认真敲打着地里的大土块,突然有一只手在他的左肩拍了一下,等他向左扭头,却发现拍他肩膀的人站在右侧身后。在他们班上,能这样跟他逗趣的除了余兴彩,再不会有第二个人了。
余兴彩从大棉袄内侧的兜里掏出一把红薯干,硬塞到他的手中。“快吃吧,趁还热乎着,冻硬后就嚼不动了。”她笑嘻嘻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