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的春天,是属于胡家人的春天,而金家人却被困在寒冬里迟迟走不出来。
在各个生产小队忙完茶叶采摘之后,金先明和胡显荣组织召开了烧锅作坊的社员大会。
在那次大会上,金先明兑现了他的诺言,显示出了壮士断腕般的气魄,将他在作坊里享有的股份全部拿出来,让所有人都成为社员,公平地分享这颗日渐成熟的果实。
金支书的这个举动再次赢得了全村人的叫好,但也有一部分人对他的做法感到不理解,认为他为了这个支书的位置太舍得下本,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的做法。金先明的心里也憋着一把小算盘,只是需要假以时日才能为人所知。
全村的人都成了烧锅作坊的社员,不用各个生产队的小队长催促,先前没搭上车的人们主动将集资款交到账上,由徐顺娃一笔一笔登记在册。自打金德兰外出之后,做事细致,长相白净的徐顺娃就成了烧锅的管家。
当他将账本和现金交至胡显荣和金先明手中时,大家都大吃了一惊。
没想到这场社员大会筹集到的资金竟然多达五千余元,比作坊刚筹备建设的时候,多出来整整一倍。
作坊没钱遭遇停工危机的时候,胡显荣发愁,现在他又要为这么大一笔钱的用处而发愁。
他知道这都是社员们节衣缩食省下的钱,如果仅仅是让它们躺睡在账房或者信用社的存款单上,就失去了它们的意义和价值。但要真为它们找出路,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
“扩建厂房,现在别无它法,只有这样才能让这笔钱活起来。”
这是金先明支书唯一能想到,也是他在村委换届竞选时提到过的办法,他自信地向胡显荣和徐顺娃等人说道。
胡显荣也想到过这个主意,但心里仍然没有底,他还有更多的考虑。
“花园公社的供销社撤掉了,咱们可以盘下来,将销售点放在那里,花钱不多,但利润完全由自己掌握,我觉得可以试试。现在个体经营的门市正在逐渐放开,这是一个好时机。”
余运现、余运成两兄弟虽然已经年老,但都点头同意胡显荣的意见,徐顺娃和余黑牛更是对他的建议赞叹不已。
因为他们曾经在供销社干过很长一段时间,这样一来的话,就又有机会重操旧业了。
金先明摇了摇头说:“我们最擅长的事就是办烧锅,开门市卖东西这件事,水深着呢,既要花钱,还要请信得过的自己人来打理,见效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