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1 / 2)

顾千恸把橘子一瓣一瓣塞进嘴里,全部嚼完又咽下去之后才默然开口:“母亲您的生辰都快到了,二哥怎地还没回来?”

他看起来有些失落:“难道是裴大哥没有找到二哥?也因此没有把您的消息带给他么?”

柳夜笙虽然也很是思念自己的二郎,却没有像顾千恸这般着急,作为一位母亲,她是极为了解自家孩子的,不慌不忙道:“急什么?这小子中秋没有回来,那我的生辰他是必定要回来的。”

“你爹这么严厉,他敢不回来么?”

顾千恸毕竟不怎么大,也才十四五岁,浑身的书卷气让他给人一种沉静老成的感觉,实际上也只是对外的伪装罢了。他仗着有窗帘的遮挡十分孩子气地趴在窗栏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窗外,气闷道:“难道是我不够乖么?二哥都不愿意经常回来看我。”

“你二哥他啊…”柳夜笙垂了垂眸子,眼底溢满了温柔和宠溺,“他是出去办大事儿了,心底指不定怎么思念我们呢。”

一个人的眼神是骗不了人的,顾二郎虽然极少回来,看着他们的眼睛却是带上了珍重和温柔的,似乎也在时时刻刻想念着他们,却因为一些必须要做的事不得不流浪在外。

顾笑庸四岁那年边关的战事还比较吃紧,顾将军带着大郎去边外守家为国去了,几乎快半年没有回来。柳夜笙当时肚子里还怀着顾千恸,一个人在京城撑起了整个将军府。在她辛辛苦苦维持家计等待丈夫的好消息时,边关突然传来流言,说是顾将军带军逃亡,连带着她的二郎也生死不明。

在战场上当逃兵乃是大忌,虽然正道的官方消息还没有传来,整个京城的流言却四起,几乎是戳着她的脊梁骨骂她的将军是逃兵。

柳夜笙看起来温温柔柔的,是个不折不扣的京城女子,心性却极为坚毅。当时的顾笑庸不知为何发起了高烧,怎么叫也叫不醒,她把顾笑庸托付给了当时来京城游历的神医桃木老人,肚子里怀着孩子就急急忙忙地远赴边塞了。

顾千恸是她在赶赴边关的路上生下来的,吃了大苦头,所以相较于身体健康的顾笑庸,顾千恸显得要格外孱弱纤细一些,连父亲的剑都拿不起来,只能捧着书本天天啃书。

也幸亏当时的流言只是有心之人传出来的假消息,柳夜笙抱着孩子风尘仆仆地赶往边关时,得到的是自家丈夫和大儿子惊诧不已的神情。得知原委后父子两心疼坏了,简直把她宠得跟个小公主一样,边关环境吃艰苦,她却硬生生胖了一圈。

一家四口是等战事胜利结束后才一起回的京,谁知道回京后就找不到自己的二郎了。几人急急忙忙,托了许多关系才在原离盛京的一处桃花谷中找到了顾笑庸。

年幼的顾笑庸却不愿意同他们一起回去了。

最开始柳夜笙还天天垂泪,以为是自己不管不顾丢下自家二郎以至于对方恨上了她,也跟着待在桃花谷不愿意回去。最后还是年幼顾笑庸天天哄着她宠着她,千万次保证自己只是想要留在江湖多学些东西后,她才勉强同意了这件事,怀揣着顾笑庸亲自做给她的一大包小礼物回京了。

到现在,柳夜笙也稍微理解了自家二郎心里的抱负和目标,知道他是要办大事儿的人,也知道他也十分思念自己和家人们。她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心里却是极为心疼自家孩子的。

至于什么大事。

顾笑庸没说,她也不曾问过。

马车出了京城,开始平稳地向外面的感念寺行去。感念寺是京州最大,也是最灵的一座寺庙,但凡有什么重要的节日,京中上至皇子公主,下至平民百姓,都会遥遥地赶来到寺中祈福。到了重大的节日,需要由圣上举行祭祀大典时,也是到感念寺举行的。

柳夜笙几乎每个月都会来感念寺为自己丈夫和儿子祈福,当然更多的是为了远在他乡的顾笑庸。顾将军和顾大郎政事繁琐,每日都需要去西边的军营练兵,很少能挤出时间陪她,于是这个任务就交给了稍微清闲一点的顾千恸。

今天是一月一次的去往感念寺祈福的日子,柳夜笙和顾千恸都穿着常服,马车里是一片母慈子孝的安乐与和平。柳夜笙刚拿出水壶准备倒一杯水喝,马车忽然一震,急促又突兀地停了下来。

柳夜笙放下水壶,隔着帘子问道:“白副将,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儿吗?”

白副将名为白云间,是顾大将军手下极为优秀的一名副将,警惕心和作战能力都十分不俗,被顾将军派来保护柳夜笙母子。相当于一个月有了一次放假的机会,军营里的弟兄们都羡慕他得紧。

他向来是极为沉稳内敛的,跟着顾将军南征北战了许多年,对于这位还怀有身孕就敢赶赴边关的顾夫人很是尊敬,平常都是问什么答什么,这次却久久都没有开口。

马车外安静得有些不同寻常,柳夜笙心下一紧,默默把那把锋利的匕首藏在宽大的袖袍里,又把挡在她身前死死护着她的顾千恸按回角落里。缓缓凑近门帘,轻声问道:“白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