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1 / 2)

“哈哈哈哈虚惊一场,听说小畜生从鹿门巷回来,咯了好大一摊血,王府里嚷嚷闹闹,就差给他奔丧了,哼,看来他也不过虚张声势,外厉内荏罢了!”

“他爹当年一意孤行回京,带着我们兄弟去送死,此番也是劝过他了的,这叫什么,这叫咎由自取!”

“这回他跟首辅府的梁子算是结下了,小畜生眼睛还没看清吗?整个京城除了他养的老虎,谁不恨得将他啖其骨肉,从来就没人肯站在他身后,要真敢跟咱们动真格的,他逆臣之子的名声还未完全洗干净呢!”

在朝官员原是想来探望,纷纷被拒之门外。

等他们用过了茶,虚伪地客套几句,数十台轿子纷纷扬扬出了街口,已交了子时。

只有赵襄一个人留下来。

此时夜凉如水,灯火阑珊,薄薄浮云掩了一轮明月。

文凤真站在阑干前,正楼东面远眺。

夜色下的楼台亭阁。花木景致尽收眼底,竹管下滴滴答答的水,盛满了双鲤戏荷的玉白瓷盆。

赵襄抿了一口茶,笑道:“好水,好茶果然需好水来调制。”

文凤真垂下眼帘,用手捻起珍珠细沙,这是她的法子。

赵襄放下茶盏,正色敛神:“我已经见过槐哥儿了,槐哥儿他很聪明,就是有些……难以掌控,当初哥哥写信让他装傻,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直到进了朝廷才明白。”

赵襄的眼神晦暗不明:“宫里头很快就要出大事了。”

赵襄低头,含了笑意,抚着桌上一副字。

他很聪明,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当初辽姑娘从东川乡下进京城,坐的也是殿下派去的马车。

这一路凶险,她凭着那张跟她娘一模一样的脸,能否活到京城都难说,她娘的名字在京城都没人敢提。

这辆马车原本就是将她接进淮王府的,不会是信国公府。

她注定在他的屋檐下。

可是,哥哥一眼都没放在她身上,就像府里没有这个人。

“赵襄,以后不许提这个人了。”

文凤真转过身,白袍玉带,指尖缠绕了一条黑鳞蛇。

赵襄讶然,随即牵起嘴角,他心思敏慧,听出一点不同。

方才,他只提了槐哥儿,殿下说的又是谁?

文凤真按下眉眼的不耐烦,一把扯下脖颈坠着的小金片。

金片由红绳穿着,小小的约莫指甲盖的一块儿,并非金子打造,只是塑了漆粉,有些年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