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1 / 2)

不驯 Klaelvira 1593 字 20天前

那个带有浓厚基耶斯洛夫斯基风格的短片不是周达非的,裴延松了口气。

这个认知比周达非得了奖还令裴延高兴,因为这说明周达非听了他的劝。

喜欢拍作者电影的导演往往都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主题,他们可能一生中大半的作品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的,但优秀者却能做到绝无雷同。

很显然,周达非最关心的话题是自由和逃离,这或许与他自己的个人经历有关。他这次的短片是从逃离展开,风格鲜明,内容却让裴延耳目一新。

裴延没想到周达非会从这个点切入,书写一个相对而言跟他自己的生活有很大区别的人物。

裴延也是个导演,也曾在自己的拍摄过程中遭遇种种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困难。他总怀疑周达非最终呈现出了这么一个出乎意料的故事是因为拍摄过程中遭遇了什么障碍,只是周达非成功地把障碍改写成了点睛之笔。

尽管以裴延的眼光来看,这个短片还有稚嫩之处,以及一些可能源于经费和时间限制的不足,可是它已经很好了。

至于这个奖本身...裴延当然会为周达非取得的每一个成就感到开心。

不过他同样认为这只是周达非的一个起点。

裴延是在影音室里看周达非的短片的,当他想要用心揣摩一个电影时他都会这么做。

短片也就20分钟,裴延感觉弹指一挥间,似乎他都还没来得及眨次眼这片子就播完了。

由于奖项已经揭晓,线上的版本在影片最后会加上一行小字:本片为第27届青年电影节短片单元最佳影片。

裴延静静地看着这行小字,这一幕持续了十秒。直到小字渐渐消失,裴延才从影音室的沙发前站起来。

他上楼,回到自己的书房。

在裴延富丽堂皇的展示柜里,有上十个业内举足轻重的奖杯。和罗列在一起的,还有一个不算太大的旧奖杯,看光泽已经很有些年头了。

上面的字体也很有年代感,写着:

第13届青年电影节短片单元最佳影片。

裴延从展示柜最上方的小盒子里拿出钥匙,打开柜子把这个他捧回来后除了搬家就没再碰过的奖杯拿了出来。

这是裴延获得的第一个奖杯。当年他只有十六七岁,是这个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得主,并且该记录时至今日都无人打破。

所以杨天才会说,以为这个电影节对裴延多少有些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