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九功满脸笑容灿烂:“恭喜皇上,接到了刚送来的军报,十四阿哥又打下了两座半岛。那地方炎热,盛产鲜果,以后宫里冬日供奉的水果又会多几种了。”
康熙顿时没了好心情,瞧梁九功那副开心的样子就心烦。
“这有什么好高兴的,又要操心新领地的官员派遣、民风民俗、语言教化等杂务,想着便心烦。”康熙捏了捏眉心,跟梁九功道,“传消息给老十四,叫他多歇歇,别没事儿就打仗,要那么多国土做什么用?人又不够使唤了,今秋的科举还得增加名额。”
“皇上辛苦了。”梁九功赔笑应是,见康熙稍稍不那么心烦了,才温言劝道,“十四阿哥打拼不易,皇上,咱们这么打击十四阿哥是不是不合适?再说这事儿若被朝中的御史知道了,又该参本皇上懒怠,不愿勤政,愧对大清列祖列宗了。”
“随他们参去,到底朕是皇帝还是他们是!”康熙突然发怒道。
梁九功忙闭嘴,不敢言了。心里却想着,这是没办法的事,再发火最终还不是得听着?御史那边有纠察皇帝和百官行为的权利,新国法上明明白白写着,参本若无错,帝王无权凭个人喜好处置官员。
康熙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不是没挣扎过,没用。从胤礽成功建立了独立的司法监管制度后,一切都以律法为准则,包括皇帝在内所有人都要遵纪守法,奉公尽职,如有违背不仅要接受审判,还会被公之于众。
康熙可不想他混了几十年的好名声毁于一旦。他还想在死后,得个“千古一帝”的称号。
再有这种司法制度下,确实肉眼可见大清吏治清明,政权既稳定又民主。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此种制度几乎可以杜绝昏君的出现。为了大清的国祚永昌,康熙也不是不能忍。
饮了两口茶败火后,康熙把最后一本奏折看完了,却火更大了!
这本奏折是礼部尚书和众御史联明请奏,希望皇帝能顺应民意,去太子庙“看望”太子。说是看望,康熙心里清楚,这帮人其实是希望他拜一拜太子。
老子拜儿子?这还有没有理可讲了!
外人都传言说太子飞升,上了天,位列仙班了。其实只有康熙最清楚,胤礽根本就没上天,这些年,胤礽时不时地就会出现在他跟前,监督他当个好皇帝,再杠他几句,把他气个半死。
这紫禁城就是胤礽给他建的一座无形的牢笼。上一世,他如何圈禁的胤礽,如今胤礽便如何圈禁他。胤礽还让他继续当着皇帝,表面上胤礽给他留了“体面”,而他虽不为帝王,却成了所有人超越帝王的存在——神,所有人崇敬供奉跪拜的对象。
其实这一举,也是胤礽对他的报复,如前一世一般,他圈禁了太子后,还自夸自己是充满仁爱和宽容的慈父。如今的一切,恰恰是反过来了,不过却更狠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