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2 / 2)

白小芽昂着头,大声道:“我没取平安就不错了,算是给二婶一个面子。”

狗还没买,名字便定了。

于是家里的黑狗,当即改了名字,因为它是最先到江家的,所以就叫来福,意味着给江家带来福气的意思。

接下来的日子,白小芽天天在家熬菌油鱼虾酱。

鱼虾菌子等,都是从白河镇与王楼镇买的。

白河镇是一五七开市,王楼镇是二四八,柳溪镇是三六九。

然而白村到柳溪镇比到王楼镇要远一些,走路要半个多时辰(一个多小时),所以平日里,白村的人买东西,几乎不去柳溪镇。

白村人,大多都是去白河镇上买生活所需品,因为白河镇是白村的直属镇,距离也最近,走路一刻钟不到。

只有在白河镇上买不到的,大家才会去王楼镇上买。

说起来,王楼镇到县里比柳溪镇到县里更近,从柳溪镇去县上,都得路过王楼镇。

但因为柳溪镇有书院,尽管距离县城比王楼镇更远一些,却比王楼镇更繁华更热闹。

鱼虾这些,白河镇上也能买到,甚至比王楼镇上的更便宜。

然而菌子在白河镇便买不到了,只能去王楼镇买。

到了秋冬之季,买的都是晒干后的菌子。

王楼镇上卖菌子的那人,他除了卖菌子,也卖各类干货,栗子、松子、榛子等都卖。

白小芽在他那买干菌子买得多,和他闲谈了几句,得知那人在夏季专门到各个乡野村里去收购晒干后的菌子。

不论什么品种的菌子,统一价格,五文钱一两,是晒干后的。

他收上来后,再拿到各个大镇以及县里去卖。

以五文钱的价格收,他再以十五文钱一两的价格卖出去,刨去来回车马费,一两能赚个十文钱。

白小芽觉得那人挺实在的,便和他多聊了一些,还说以后会经常到他这买菌子。

她一次性买了十斤干菌子,五斤牛肝菌、三斤香菌,两斤羊肚菌。

那人一共带了十五斤菌子出来,半上午不到,一大半都卖出去了。

三种不同口味的菌子,都是十五文钱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