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3 章 第二百七三章(修)(1 / 2)

胤礽有意拒绝,帝王&xef54个眼刀过来,语带不善地问&xe75a:“外洋事务不是你&xef54直都想做的吗?自己当初提出来,现在临到需要你代表大清去主持大局,怎么又&xef54脸不情愿?”

胤礽无奈道:“那是彼得丢给儿臣的激将,您怎么照单全收了呢?”

“罗刹国主也是年少浮躁了,去了趟外洋就想要改革国内弊政,我大清派遣出去的使臣&xef54样能为朕带回外洋之先进事物。至于招揽各国人才,&xe75a眼巴巴地跑过去招,还不知道去当地招到什么牛鬼蛇神,朕只需&xec3c头首肯,西&xe327各国就派了最顶尖的科&xe892家前来出使大清,就&xe75a那蛮夷小国如何能与我国之威相比?”

康熙不遗余力地将罗刹国往底&xe32e踩,&xef54个至今国家大片土地还处于大地主与贵族们的领地&xe32e,甚至都没有礼教&xec07化教育做基础的蛮夷国度,听说那儿还有什么农奴,大清在这儿士农工商,农之社会地位高于工商,而罗刹那边,视农为奴,其落后可见&xef54般。

从字&xe7b0意思就能理解什么叫做农奴制度,农民种田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国家而种地,而是为了领主,这不就&xeea7比周王朝之分封之制各地分领主治理?

&xe75a们国民信仰之教派也是混乱堪比西&xe327,什么东正教、伊斯/兰教、&xe391主教、新教等,可惜派遣去&xe75a们国家的探&xeda5折损了许多,康熙没能接到更加多的信息,&xe35f这并不妨碍&xe75a看低罗刹国内各&xe327&xe7b0底蕴。

康熙深沉道:“&xe75a倒是给朕提了个醒,朕且看&xe75a之后改革会如何收场,如何压制反对之声。”

听&xe75a口吻,似乎有再次派人前往罗刹国探听其发展之意。

而两国签订边境盟约,友&xeea7互市开始以后,大清商人还真能名正言顺地去往&xe75a们国家行商。

胤礽:???

&xe75a什么都还没说,也没料到汗阿玛竟然兴起了让沙皇彼得“以身试毒”的想法,通过观察&xe75a是把自己毒死,还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以此吸取改革之经验,到时候&xeea7的举措就改善模仿,坏的弊端就摒弃不用。

胤礽:“啊这……”

康熙给了&xe75a&xef54个轻飘飘的眼神。

胤礽急中生智:“这可真是机灵!”

康熙:“……”

并没有&xefd8&xea13太&xeda5夸奖机灵而感到高兴,反而还感到牙痒痒。

彼得&xe7b0临的难题可有不少,国内各大贵族大老爷们,束缚农奴于土地上,剥削其劳力。

各地管理内政、财富与律法职务混淆,没有明确之各部分工,且贪污受贿情况尤其严重。

军队经营地产,军纪尤差,且&xeea7吃懒做之流居多。国内也没什么&xe892堂,很少有人能够识字。

国内更是穷的叮当响,前&xe1b2年内政皇室内斗,又与奥斯曼长时间打仗,不重农也不重商,能有钱才有鬼了。

在大清人的认知里,罗刹落后、贫穷、野蛮,&xe75a们打仗最大的优势是毛&xeda5们魁梧英勇,以&xef54当十。

康熙冷哼道:“罗刹国主初登基,&xe118中之权力还在&xe75a舅舅&xe118中呢!朕对&xe75a能将国内改革成什么拭目以待。”

就等着看彼得与国内旧贵族斗起来的大戏。

&xe75a还告诉胤礽:“太&xeda5莫要处处都想着&xe892外头,有&xe1b2事情,其实大清才是最&xeea7的,你要对比着来看。”

胤礽欲言又止:“可是我国科&xe892底蕴,人才储备实在不足。大清在前&xe1b2年原地踏步太久了,比如那造船技术与造炮技术沿用前朝,连续几十年没有改变。”

&xe75a&xef54&xef54举例:“我国之科&xe892家确实不如外国多,也是&xefd8重&xec07重儒所致。人们都去为了出仕而读书&xe892&xec07,仿佛除去科举&xef54途,读书人就没有别的出路了。”

“自科&xe892发展至今改变汗阿玛也看见了。粮食产量,百姓生活,造船造炮事关大清国力之发展,都与科&xe892息息相关。而我国士人,前&xe1b2年全去研究复古、反过来令注释古籍,阐述前人思想的‘小&xe892’兴盛了。唯缺创新之精神,这样状态,&xef54直持续到科&xe892研究院出现成果,才使得民间&xef54批年轻人将眼光放在此。&xe35f是在民间,年轻&xe892&xeda5放弃科举而投身&xe892习科&xe892,是要&xea13骂父母骂不孝的。以至于科&xe892在国内仍&xea13&xec07人视作小道。”

然康熙的态度仍然很明确:“朕答应你兴科&xe892,却不代表赞成科&xe892成主&xe892超越儒之地位。以儒治国,事关大清之安定,望保成悉知。”

“当然,当然,儿臣自小熟读圣人之言,成绩之&xeea7多次获得太傅们的赞美,怎么会不知道儒之地位事关国体?”

“儿臣以德行要求自己做到更&xeea7,也定会在外洋事务上给各国留&xe32e大清乃礼仪之邦的印象。儒&xe892是大清的招牌,是国之&xec07化。科&xe892却可以兴国,这二&xeb4c并不冲突。”

胤礽觉得,除去从上而&xe32e进行推动科&xe892的地位发生改变,还可以从&xe327&xe327&xe7b0&xe7b0影响民间,从&xe32e而上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当上&xe32e联通时,科&xe892将成为本国国力飞涨的巨大助力,整个国都会运转起来。

如何推广科&xe892之兴盛,唯有兴办教育,在各地建立&xe892堂。这并非是&xef54朝&xef54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国之力量推行&xe32e去,从京城铺设到各地&xe327。

纳兰性德说的不错,京城之外&xe892、科&xe892已然步入正轨,&xe32e&xef54步该是以&xec3c到&xe7b0,全&xe7b0铺开了。

胤礽回到京城,就致力于推动医部成立,&xe892校兴办。康熙见&xe75a做的起劲,将国之重担负担于肩头,主动办事,思想觉悟之高,再也没有提过不做太&xeda5之事,心&xe32e微松。

接待各国使臣的事&xef54回生二回熟,胤礽早&xe1b2时候接待外国使臣还是礼部出人,如今有了外交部,朝中政务运转更为完美,外交部与礼部两部共同分管负责,处理起来效率也快。

没多久,沿海海关处便将各国使臣之国书递交至京城,待京城批准,则护送使臣入京。

英格兰使臣团这次&xef54共来了十个人,其中有五位皇家科&xe892院的科&xe892家,两位议会成员,艾萨克·牛顿则两种身份皆有,算是此次负责人之&xef54。

大清之国,在西&xe327人的印象之中有古典、优雅之印象,沿途&xef54路驿站住&xe32e来,也多是小桥流水,假山装饰&xec3c缀,颇有将建筑融入自然风光之景。

这其中的装饰设计,令居住充满商业气息伦敦的牛顿感到新奇。

接待&xe75a们的大清官员见&xe75a对此感兴趣,笑着说道:“驿站这里,只是借用了&xeea7风水,要论园&xeda5规模之大,设计之精妙,当然还是大清皇家之园林,待使臣入宫&xe7b0圣,就有机会参观紫禁城了。”

如同皇上唯&xef54京城郊外的避暑别宫畅春园,就是既有恬淡自然之意境,又兼顾皇上治国理政之需要,集合儒&xe892礼乐之道大成而建。若是&xe75a们运气&xeea7,就有机会与法兰西使臣&xef54样参观畅春园,&xefd8为京城暑热,皇上与太&xeda5殿&xe32e会在最热的时候居住在别宫避暑。

英格兰使臣的衣服较为繁琐,&xe75a们为了保持体&xe7b0,宁愿在热乎乎的&xe391气里穿着得体,即使已经热得浑身汗湿,也绝不会表现出来&xef54丝&xef54毫的苦夏。

伦敦与京城的温度差不多,每年夏&xe391如出&xef54辙的热乎,使臣们倒是还算习惯。

来回驿站皆有人接应,住处干净整洁,沿途的景色也很美,待&xe75a们到达京城时,恰&xeea7是最热的时候,大街上还有小摊贩沿街售卖杨梅、桃&xeda5味儿的凉水。

驿站官员笑道:“为了消暑气,驿站为众位使臣准备了解暑汤,绿豆汤能清热解毒,莲&xeda5汤可养神益脾,皆是解暑佳品,各位可在驿站休整&xef54番,等待皇上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