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城翻了个身,从长椅上坐起来。茶碗里倒映出他的侧脸,头发已经长到了肩膀,他把刘海拨到耳后,露出忧心忡忡的眼睛。裘严以为他不高兴,握住他的手。
“不用有压力,没多少钱,宝贝。”裘严说:“你又会管账,大家对你也一直是公正清廉、为人刚直的形象。我觉得要你来负责公益项目是再好没有了。”
戴春城摇头:“首先,技术我不懂,我去管就是业余;其次,我没有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看的案例多不代表自己能做好,也没听说谁看书看得多就一定成大作家;第三,空降这么个位置人家也不服气,这还不打紧,如果办公室斗争厉害我是不害怕,怕的是消耗公司的资源。”
裘严想了想,拉着他正经坐好:“是不是你已经有了其他的位子?”
戴春城摆手:“没有。你问陈颐,他来找我我都说不干。”
“你怕阿平找你麻烦?”
“我不怕他。他也碍不着我。”
“基金会一直缺个总负责的人,换了好几个都不满意,我才想到你的。”
戴春城好奇:“不就是个公益单位,怎么会一直找不到人?”
裘严叹气:“我对接过几个有名的公益团体管理层,都是特别会写数据、做报告材料的,但是一旦问起业务的具体细节,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每年赚的钱也是研发人员加班加点在实验室里泡出来的,又不是天上掉馅饼,这样的人我怎么敢放手让他们去管?”
戴春城笑了,裘严是做实事的,裘氏的企业文化也比较务实,这是好事情。
“那我先去试一试,”戴春城妥协了:“帮你看看具体什么情况,如果在我能力范围内的,我一定帮你做好。如果真的不合适,那咱们就算了。好不好?”
裘严吻着他的嘴角。戴春城成为裘氏的业务负责人,这个念头让他欣然快慰。
他不是只口头上说说,裘氏基金会会长任命的红头文件一个星期后就下达整个裘氏集团,包括海外分公司事业部。裘氏是上市公司,重大人事任命要对外发公告。公告挑了一个喜庆的日子发出来,是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开工动土的那天。
裘严送给戴春城那块泰山石作为奠基石立在了占地面积四万九千平方米的新博士后工作站上。奠基仪式上由裘严、裘平、首席科学家团队以及几位高管开第一铲,戴春城坐在观礼席位第一排,他上去不合适,只能坐在下面。第一排的席位上还有省、市里的几位领导,包括副市长和秘书。戴春城很惊讶,能把副市长请来不容易。
市长秘书是老熟人,主动上来打招呼:“双喜临门,恭喜。”
戴春城和他握手:“好久不见。同喜。”
秘书开玩笑:“今年裘严的成绩不错的,又是博士后工作站,滨海的风力发电项目他也拿下了。老板跟我说,你看看人家戴先生多旺夫啊。”老板指的是副市长。
戴春城挑眉:“风力发电项目他拿了?”
“怎么没拿?电池指标第一,技术是真的厉害。”秘书比了个大拇指。
戴春城笑盈盈的,没有马上接话。孙家目前处境困窘,大规模裁人的消息被曝出来之后,有人猜测众联是不是要破产了,甚至引发整个能源板块都在跌。从世纪初开始的前10年,众联的发展路线算是比较稳妥的,但是这几年板块拓展的速度有点太快了,技术没有完全跟上来。想把筷子往新的菜碟子里伸手又不够长,步子迈大了毕竟是要扯着蛋的。
即使外行如戴春城也明白,现在和世纪初不一样了,技术迭代速度太快,从前做五年规划,现在只能做三年规划甚至是两年规划。众联失去一个风力发电项目不仅是丢了一城的问题,意味着它要再赶上来进入这个领域已经很难了,因为当他终于达到现有的技术要求的时候,人家已经又往前跑了不知道多少。众联失去的是整个产业的准入资格。
对于科技公司而言,技术落后的后遗症是可怕的。裘严凭手段把孙家拉下马,凭实力拿到的项目,这一局赢得可以说相当漂亮。
副市长一直由裘严陪着。戴春城眯起眼,目光聚焦在攀谈甚欢的丈夫身上。他想起刚和裘严谈恋爱的时候,裘严还不是这个样子,他创立公司的时间不长,对国内政府关系不熟悉,不会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是戴春城教他怎么做政府工作,怎么和这些人聊天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