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凛然不懂他为何从来不写遗书,那是因为他早已做好了打算,如若真的回不去了,便只发一封信给二姐,只让二姐一人知晓他的死讯,让她替他瞒住郭家人和朱鱼。
不给他们留遗书,才能让他们更快淡忘他。
他搁下了笔,最后看了一眼书写的信,将信塞入了信封,封住了信封口。
他弯起手指,封信封时,他手上无名指的金戒指在信封上浅浅划过,留上了一条淡淡的印痕。
于是他停下了手,若有所思地看着戒指。离开她后,他在指环内侧錾刻了“归杭”两个字,随时随刻地提醒他:归航,归杭,一定要先平安归航,再带她归杭。
这枚戒指成了与他形影不离的保命符。可今日他怎么看,都觉得戒指发出来的光,比平日黯淡了不少。
不愿再胡思乱想,他放好了信封,就熄了灯,翻身上床睡觉。
可辗转反侧,他怎么都入睡不了,眼皮就一直在跳,心脏还一抽一抽地隐隐作痛。
烦躁之下,郭阡翻身坐起,又开了油灯,却总觉得有道灼热的目光在盯着他。
他凭着感觉望去,却见桌上放着的那张照片里,朱鱼在对他温婉地笑着,好像在问他:“你真的没有什么话,要同我讲了么?我好想你呀,雁晖。”
呼吸一滞,他不由自主地下了床,拿起了那张桌上的照片,心潮起伏。
鬼使神差的,他的手滑向了搁在一旁的钢笔,又旋开了笔帽。
翌日,下午2时40分,武汉至黄冈上空,响起了尖啸的防空警报。日军的航空大队自赣鄂边境而来,遮天蔽日,声势浩大地向武汉飞来。
武汉市民们听见了警报声,却没有躲去防空洞。二一八的武汉空战大捷给了他们莫大的信心,他们蜂拥至长江两岸,昂首观战,替中国空军呐喊助威。
面对日军这波来势汹汹的袭击,郭阡他们却镇定自若。几日前,他们击落了一架日军的侦察机,从飞行员身上搜到了情报,披露日军计划在4月29日袭击武汉,因为这日是日本天皇裕仁的生日,他们计划以这种方式向天皇献礼。
他们得知日军的计划后,此次派出了第3、第4、第5大队,苏联志愿航空队的45架战斗机也从南昌赶来增援。在日机抵达之前,各大队已编队冲向云霄,在天上编织好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火网,静候敌机的到来。
郭阡的飞机悬停在中队的最前方,他驾驶的是一架刚从苏联接收来的伊15双翼战斗机。虽然依旧没有导航系统和无线电设备,但伊15的性能已经比霍克机超出了不少。
今日上机之前,他的眼皮还是跳个不停,右腿的旧伤也在隐隐作痛。但驾驶飞机,起飞升空后,他全然忘却了这些。他沉下气来,鹰隼般敏锐的目光穿透厚重的云团,直直望向远方。
在一片啸叫着的警报声里,郭阡的队员还未观察到任何异动,就见郭阡的2143号机如长着翅膀的凶兽一般,一个饿虎扑食,红着眼仰冲而去。
他们惊异地跟随郭阡向上飞去,穿过云雾,倏忽看见了日军的迷彩雁阵已经抵达了。而郭阡先发制人,一个旋身猛刺,冲入他们的列队,彻底冲散了他们的阵型。
这种不要命的打发,像极了当年身先士卒的郜大队长,试图用这种狠绝利落的方式,率先为队员们打开突破口。队员们看着郭阡,恍然想起,郜大队长就是郭阡当年在航校的教官啊。
他们还未来得及赶去掩护郭阡,就听炮弹齐鸣,眼前火星遍燃。开战还不到5分钟,一架日机已被郭阡击中,拖着赤色火舌,从天而坠。
击落这架战机后,郭阡的战机灵活地转弯,又凶猛地咬住了一架打算逃跑的敌机。见状,队员们迅速向他飞去,协助他一起追击这架落荒而逃的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