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 532 章 532X(2 / 2)

他心里是不想相信这事儿的,便拉着那报信的两人一直追问。结果越是追问,越觉得对方的态度逼真不作伪,顿时心里惊疑不定,心里也对整件事情产生了怀疑。

锦衣男人之后找机会再次避开人群跟上对方时,也没有预想到这短短一瞬间,中年男人的想法又有了新的变化。他着实是没忍住,虽然脸上还强行保持着几近僵直的淡定,心里却已经把对方咒骂了个狗血淋头。

他尝试着想要继续说服对方,却不料已经有人走了过来,一边对中年男人喊了一声叔,一边用充满警惕和敌视的目光注视着锦衣男人,让他毫不怀疑对方要是听到他的一两句话内涵歹意,就会直接把他暴打一顿。

来人是玉哥儿的发小,立场不言而明。中年男人稍一迟疑,就改变了主意,让锦衣男人非常恼怒。不过一个青壮年男子气势汹汹地走过来,危险性不言而喻,本身看上去就有些虚胖和四体不勤的锦衣男人无奈之下也只能快速隐入村子的暗处,消失不见。

其实玉哥儿的叔叔对于男人来说也不是什么必须要带走的目标,现在中州人口匮乏严重,侯爷也确实想要通过金矿的传闻吸引人口过去,不管是作为青壮劳力或者士兵预备役都是非常快捷的做法,但是打的其实还是遍地撒网漫天捞鱼的注意,态度并不敢太强硬,诱哄的意味更大于强抓。

但是策略如此,真正执行的人却是有自己的情绪的。中州军阀首脑如此,下面的人便也多半“不拘小节”,行事作风相当没有底线,坑蒙拐骗已是常态,偶尔膨胀起来,自觉能掌控住事态的,强抓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

殷怜没有深入过了解这一波风波的细节,太子隐藏身份与之讨论,许多地方自然也是隐瞒了细节,含糊处理过的,往往有因果而没有具体过程,否则她多半很快会发现,这个事件的许多细节都跟后世的传销极其相似。

当然,因为幕后主使身份与社会地位的不同,军阀操作的这一波“传销”,本身的手法更加粗糙也更加强硬,不过精髓却绝对领会到了。

所以殷怜哪怕不了解情况,但是给出的建议都给到了关键点上,倒是让参谋们暗中都把她当做了人物。

南宜省甚至临近几个省市的事态就在殷怜相对照本宣科,而太子与其幕僚反复琢磨和精心修改后作出的策略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这一天,玉哥儿的二叔翻来覆去思考之后,打算放弃去掘金的念头,却被自觉受到了戏耍,不甘心这几日功夫都白费的锦衣男人带人给袭击了。却不料有乔装打扮的记者正因为诚子嫂的事情暗中埋伏在附近,察觉端倪之后刻意闹大,主动获取到了一条比预期还要大的新闻。

这件事顿时闹大了,记者在有心人的主使下,却没有立刻把矛头指向许多人都心知肚明的中州军阀,而是仿佛毫不知情地将这件事报导了出来,然后以耸人听闻的标题作出一个普通人比较容易猜测但本身比军阀主使更会引起众人恐惧的方向。

【金矿亦是新人口拐卖手法?四十二岁成年男子竟然因拒绝前往掘金而差点被袭击掳掠?】

这过长的标题是根据殷怜先前的举例化用而来,语气之中的狗血味多半会让许多华夏人有种诡异的亲切感,不过这个时代的媒体工作者基本上都拥有比较淳朴的工作道德,所以标题多半还是比较写实,并没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

但即便如此,这件事本身也就已经够耸人听闻了。

当然,比起被军队强征,人口拐卖反而更容易引起百姓的恐惧和警惕。这种警惕是紧贴生活的,比相距个把省的军阀更有紧迫感和危机感。

这样的新闻上了报纸之后,却并不只作为报纸新闻存在,报纸只是一个最为初始的传播源,但是主要且更为高效的传播方式却是通过一些底层民众听说之后的口口相传来进行。对抗本身就是通过流言传播的传销,通过流言来传播对于这类事件的恐惧反而出乎预料地有效。

而且这个时代的底层民众,对于报纸等新兴媒体也有一种对于未知文化的独有崇敬和迷信,所以这个新闻流传出来没多久,南宜省就有好几个村镇跟声称在中州挖掘金矿发财的宣传者发生了冲突。

太子手下的报纸即时跟进,连续发表了几篇文章,篇篇递进——“省内多地出现中州掘金‘致富’者,中州到底发现了几座‘金矿’?”,“外省亦有金矿流言,掘金热潮背后主使者势力惊人!?”“苏路府17个村,一共53个掘金人失联,生死未知,记者正在跟踪报道中!”

这样层层递进的消息,渐渐不仅仅只在百姓中引起惊恐,也受到了知识分子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