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回这两百个大钱的时候,苗小俊就知道自己保不住这些钱。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手上有几百个大钱,如果这是殷怜的钱,混混们会因为有所顾忌而不去动它,但是如果是苗小俊的,他们约莫就会时时觊觎了。
哪怕王老大警告过了他们,但这警告也多半只能一时起效,而无法持续太久。
因为苗小俊太弱了。
甚至他也不确定自己能否有一天长得像那些成年男人一样强壮。
但他是知道自己聪明的,不但比同龄人聪明,可能比许多成年人都要来得更加聪明,因为很多大人都会被他耍得团团转。
与其让这些钱被抢走,还不如花回到两位老爷身上。苗小俊知道殷怜他们其实不缺这点钱,但是如今他本来就想讨好殷怜她们,这钱花在她们身上那就像是做生意的本钱,相反如果被那些混混们抢走,那才是真的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对于一般人来说,即使知道这个道理,要这么果决的去执行也很困难。先不说善财难舍,就说苗小俊一直以来都是在贫穷线上挣扎的人,虽然他的“干爹”和手下的混混们都是一副今朝有今朝醉,有钱不过夜的德行,但又和孤儿出身的苗小俊不同。
他要舍去这些钱,真的需要莫大的胆气和决断力。
但是苗小俊也已经习惯了。
他先前就是把自己的收入大头交给年长的混混或者王老大的,只有几文钱收入的时候如此,即使一整天都没吃东西,也仍要上交这份“保护费”。当然,苗小俊不是那么守规矩的人,只要拿到的钱没被人发现,他就会尽量藏起来。但是如果一直不交保护费也不大可能,所以没有收益的日子,苗小俊在扮足了可怜之后,还是会交一两个攒下的铜钱。
这一两文钱积攒下来,足可以让他在大部分饥寒交迫的日子里填饱肚子,但是很多时候,他却是宁愿饿着肚子,也要维持这没啥卵用的“保护费”。
这个保护费买的不是“保护”,而是他作为一个孩童在这个小城之中的社会位置和社会关系。
苗小俊也许不知道这其中复杂的道理,但是他本能地选择了这么做。
这种情况下,苗小俊虽然还不曾真正拥有过多少属于自己的“财产”,却已经很习惯了失去。他其实没有太多选择,所以能够选择“失去”的具体方式,对于他来说甚至都已经算是一种权利了。
所以即使察觉了有人在窥视他,苗小俊也没有慌张。他脑子飞快地转着,思考着这几天跟着殷怜和岳珂读书写字时,他们口中透露出来的情报。
之前的时候,他听到殷怜和岳珂在那里讨论这几年不同军阀在各地的政策,殷怜和岳珂也确实收集了不少报纸,官府各个时期留下的各种废弃凭券等等。
但她们并不是什么凭券都收,同种的凭券也往往都只收少量。凭苗小俊聪明但是没有受过教育的脑袋瓜,他可以大致分析出现在殷怜需要的是之前没有收集到过的凭券种类,至于什么样的凭券或者报纸对她最有用,因为殷怜和岳珂讨论的内容实在太过复杂了,苗小俊确实听不懂,也无从分辨。
不过,他也有想起有用的情报。
殷怜之前谈到拍电影的事情,电影里好像会讲到很多关于案子和官司的事情。苗小俊在旁边听了不少故事,好像就是之前在坊间有所传闻的《鸣芳洗冤录》。但他一来不认字,二来这个时代到底还是消息流通不便,茶馆说书的都不讲这个,也就有消息特别灵通或者喜好新潮的先生们议论上两句,所以苗小俊是不知道这部小说讲了什么的。
但是殷怜和岳珂每晚在那里讨论剧情设定,中途休息的时候,苗小俊就在那里端茶倒水,殷怜见他好奇,就常常在有空地时候给他讲一段。
苗小俊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简直惊呆了,瞬间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这是他哪怕竭尽了想象力也无法想象到的故事。
在苗小俊的认知中,女人是非常弱小的,体力上就比男性劣势许多。她们生存得艰难,而且遇到灾难和困境的时候,也是最难以生存下来的群体。
妻子比丈夫难活,女儿比儿子难活,寡妇比鳏夫难活……这几乎都是天注定好的,人活在世上根本无法违逆的命运。
但是岳珂的故事却在他眼前展开了一张完全陌生的,彷如天方夜谭一般的画卷。
《鸣芳洗冤录》的剧情其实更像是一部有着花木兰或者孟丽君背景的探案故事,非要说话的话,探案推理的内容量占据得更多,更有分量,但是新读者乍看这本书的时候,一开始肯定更容易被大胆的主线吸引视线。
苗小俊第一次知道,原来一个女孩竟然也能有那么多厉害且精彩的故事。
但是撇除主人公是女性这一点,故事里的案子本身也足够精彩,让人竖起耳朵生怕听漏了一个细节。
苗小俊被这么个故事迷得七晕八素,每次听的时候甚至连喉咙都有点发痒。这个过程之中,他很自然地也听到了一些殷怜和岳珂的讨论。
昨晚上殷怜给他讲到第三个案子。他几乎把前面三个案子都反复回味了很多遍,加上年纪小,听故事时候受到的震撼大,竟然把三个案子都牢牢记了下来。恰好殷怜说过想要更多现实里的同类案子数据来完善故事细节和布景,苗小俊虽然听得不太懂,但到底都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