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 605 章 606X(1 / 2)

那股黑烟引发了许多人的骚动,摄政王也因此脸色更加发青,让人去质问怎么回事。

那股黑烟看上去不太像是正常的烟雾,首先它过分发黑,却没有发出任何物品烧焦烧灼所会出现的焦臭味。其次它一直凝聚在棺材的上方,却并没有上飘或者散开。

其实就算和尚们也没有见过这种场面,此时颇有些惊慌失措。但是他们表现得还是相对镇定,心里甚至琢磨着是不是不知道哪一方安排下的江湖手段。

这一天天气其实不是很好,天色阴阴的,还偶有狂风。可那风于黑雾上掠过,连香火都被吹得若隐若现,偏偏黑雾却纹丝不动,仿佛是完全脱离于现实世界,独自存在的影像。

看见的人无法克制住自己不往某个方向去想——那是不是来自阴间的鬼魂?

但和尚们还在念经,那黑雾也并未出现进一步的变化,故而人群还暂时克制住了自己的恐惧,祈祷着高人们能够解决这个恶鬼。

而在和尚们也没有预期到的情况下,随着他们的诵经声不自觉地越来越响,越来越用力,那团烟雾竟然还真的似乎受到了些许影响,竟凝出了一双若隐若现的黑色眼睛。

摄政王其实根本未曾见过严氏本人,但是看到那双眼睛的时候,却本能地确定了那就是严氏的眼睛。那眼睛幽深而哀恸,摄政王从来不曾见过那么复杂而多情的一双眼睛——说多情或许不太合适,或者说是蕴含着极其浓烈的感情。

殷怜:多谢夸奖,是我建模做得好。

有一瞬间,亲王甚至觉得有些后悔……严氏成亲前据说是出了名的美人,虽然他对毫无见识的那种街头混混口中的美人毫无兴趣且不以为然——当今圣上好美色,宫中随便一个女人,都是她们故乡出名的美女,但看多了也就这么一回事儿——但此时,他却又觉得,就算是谣言,说不准也会偶尔有那么一个靠谱的。

而严氏,或许就是那么一堆劣质珍珠之中唯一那颗特别鲜亮的。

摄政王顿时察觉到了可惜。

事实上严氏的眼睛殷怜没见过,而且一个人眼神的灵动与否与她是否有着丰富的灵魂和内心关系也不大。

否则每一个演员都该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了。

事实就是,原本的严氏是个比较木讷,含蓄,更喜欢掩藏自己内心的人。若非如此,她也不能那么容易地骗过严家人,把所有人给直接毒死。

她确实有过很多愤怒,却也十分懦弱。像她这样的人,内刚而外柔,非将之逼到了一定程度,她总是可以一直忍耐下去的。

殷怜未曾见过严氏,却也可以通过他人的形容大致想象出她的模样。她知道对方绝无可能是锋芒毕露的,更无法有那么生动的眼神——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带着那样外露的情绪是简直是找死。

可是她却那样设计了。

因为严氏不该是“恶鬼”。

那种近乎绝望的反抗,也许不是所谓的“正义”,可是却绝对是她能够对这个世界,对于所有她所见所知所闻的人和事所能执行的,最大的抗争和帮助了。

这不能称作恶。

既然如此,殷怜就要利用世人对于鬼神的敬畏之心,令她死得更有价值。

这个过程之中,殷怜也观察着李来希的反应。之前听说特务局的人前来阻止衙役扩大牵连范围抓捕严家心向严氏的下人时殷怜就有点疑惑了——当然,确实可以解释称摄政王为了避免事情进一步扩大而做出的考量,但仔细一想又隐隐有某些违和感——先不说摄政王先前放任严家人作恶的行为展示了他并不是一个谨慎并且愿意费心去考虑群众情绪和社会影响的人,就说他因为之前的事情重新考量了事情可能带来的影响而端正了态度,但是针对案子的行动策略,理应当是从一开始交代给主办的人,而不应该半途派人来提醒。

当然,就算说他是突然被手下的参谋提醒而意识到这件事,派来的也应该是身边的随从,而不是特务局的军官。

不过事情无绝对。很多时候有些看上去无关紧要的细节可能导致事情呈现一种匪夷所思的结果,殷怜并不知道这件事执行之前有过什么样的演变,而任何忽略全局抠细节的推理都是愚蠢而不可依靠的,因此殷怜也只是稍微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

之后去见李来希的时候,殷怜发现对方对自己的态度有一定的改变。

与外面人人畏惧李来希不同,殷怜对他远没有那样畏惧。虽然这位长官平时说话虚张声势,语气强硬,但是根据殷怜对于他过往所办案子的分析,李来希铁血之外,出乎意料地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