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洛抱着她,心里其实也有点慌张无措,但是很快脑子里浮出殷怜的形象,心里不由自主就慢慢确定了下来,说道:“我觉得殷小姐不是会说谎的人。”
小米糖听了,那股酸涩和不安竟然慢慢平缓了下来。但她还是说道:“也许殷怜姐姐只是看我们可怜,在安慰我们。”
柳枝儿正在换衣服,却中途停下动作,开口说道:“我们现在还是小孩子,所以很多事都做不到。但是我们以后总会长大,能做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殷小姐说会帮我们,不是说什么事情都可以替我们做,而是她可以帮我们获得这样的力量。”
“没有殷小姐我们就完了。因为现在我们虽然是童星,但其实钱在公司和爸妈手里,演技也没有好到不可取代的地步……小米糖你四岁开始出来演戏,我晚一点,八岁,洛洛十一岁,我们都花了很多时间在演戏上面,但真正学到的东西并不是很多……说实话,我觉得我们在这里一个星期学到的东西,甚至要比我们在彼得潘一年学到的东西还要更多。”
有些孩子在彼得潘也学唱歌跳舞各种才艺表演,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安排有相应的课程,而且总体上是“够用就行”的状态。有些特别有天赋的小孩,比如罗顾,小米糖等,安排的课程会稍微多一点,而洛洛和柳枝儿这种,只是长相讨喜,人气高,听话肯拼,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的,彼得潘就往往只是压榨他们的时间精力和劳力,几年下来,别说演技进步了,就算有点灵气的,也会被消耗光了。
大量的工作,重复的角色,不但消磨青春,也消磨热情。
柳枝儿说道:“殷小姐是真的在培养我们自身的能力。虽然现在我们确实没有戏接,但是我真的是又感觉到了演戏的快乐。我有时候想一想都觉得想哭你们知道吗?我已经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觉得演戏快乐了。”
童彤想了想,说道:“你说得对。”
小米糖突然双手合十,说道:“我希望殷怜姐姐一生健康幸福,永远都快快乐乐的。”
其它几个女孩子愣了一愣,突然也纷纷祝祷:“我也希望殷小姐好人一生平安。”
几个女孩子祈祷着,突然就笑了起来。
童彤以前都不理解,为什么有人可以那样崇拜另一个人,甚至到了把对方的每一句话都奉若圭皋的地步。但是自从来到这里之后,她渐渐好像有些明白了。
她不能想象,如果殷怜没有出现过,那么她现在会过着怎么样的生活。而此时此地,虽然前途还是一片迷雾,但只要想着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殷怜,她就会变得很安心。
她们见到殷小姐的频率并不高,但是殷怜却成了她们的精神支柱。一半是因为殷怜愿意伸出援手,另一半则是因为殷怜足够坚定和强大,甚至后者相比前者,对她们的影响还要更大一些……至少在精神和情绪的影响上更大一些。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殷怜总觉得自己最近的信仰力又有增加。
信仰是个很玄妙的东西,以殷怜的自身感受来说,更像是电源。
每次回马蒂尔的时候,殷怜就觉得自己好像充了电,一离开就像断了电,不过已经充上的还是能继续使用的,会有一点损耗,但是总体上够用。
不过她不在马蒂尔的时候的信仰也不会储存下来,殷怜自己也没研究出来到底哪儿去了,只当是自然消散了吧。很浪费,但是没办法。
但是最近她在国内活动的时候,一直感觉自身电量维持在稳定状态。虽然也没有明显的增长,但是没有减少本身就说明有信仰补充进来。
这是很奇怪的事情。
别看现在各种网络小说里面什么当明星收集信仰的故事那么流行,但事实上就殷怜的了解,当明星一般来说是不可能收集到信仰的,当革命领袖还差不多。
信仰这玩意儿获取的条件其实挺苛刻的。
人可以喜欢很多个偶像,有很多个墙头,但是不可能供给很多个对象信仰。信仰形成的条件就很苛刻了——首先,你要从你信仰的对象那里获取精神力量,获取的途径倒是有很多,可以是通过作品,可以是通过言论,也可以是通过实际的物质或者物理帮助,比如说慈善或者救助行为,但是大部分这样的联系都是短暂的,只是一瞬间的感恩。
这个社会不容易形成信仰,因为人类更相信自己的力量。但是相对来说,这个社会的信仰会更有力量,因为人们自身的精神力量更强大。
只有当一个人把某个特定人物当做自己的精神支柱,并坚信对方的行为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时,才真正算是建立一种信仰关系。可即使如此,这种信仰传输也不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要人家常常想起你才行。
在殷怜看来,信仰的本质,其实就是人家愿意把精神力量与你共享,甚至使用一部分精神力量与你进行交换。这种交换是一种单向交换,信徒交换的内容主体必然是精神力量,而偶像交换的内容则是任何东西。
但一旦对方真的将之视为一种交易,这种交换反而会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