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 676 章 676(1 / 2)

剧本方面,ai发送过来的时候就进行了简单地数据归纳。虽然一般来说,ai并不能判断一个剧本的质量,但是从数据搜集角度来看,他们却可以很方便地提取一些可做参考的相关数据。

比如说,剧本的字数,题材分类,其中每个角色的剧情占比,剧情发生的背景地点及占比,角色身份经历的归纳等等等等。

殷怜扫了一眼大致的数据,发现就夏国ai的剧本分析法来看,提供给小米糖的角色分量相当重,至少是属于主要角色,但剧本并非儿童片,看名字像是爱情片,看ai的分析是悬疑片,仔细一看小米糖的角色介绍,竟然是个受过侵害然后堕落的小女孩的角色。

殷怜当时就皱了眉头。

但是她还是忍住本能的不快,冷静地试图翻了翻剧本。

翻了两章之后她坦然了。是个烂片,很好不用拿着剧本去问小米糖接不接了。

殷怜是优先看的剧本,不过目前来看她收到的剧本很少,而且质量都不怎么样,有些还有点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殷怜就先把它们都放下了。

她扫了一眼邀请采访的列表,对于一些不太有分量的媒体,就直接让ai措词进行了婉转拒绝。而对于少数几家比较有分量的媒体,她多费了一些功夫进行联系,介绍给了剧团方面。

殷怜性格向来专断。她几乎可以想到这个时候童星们的采访可能涉及到的问题,而且即使不涉及到这些敏感的问题,孩子们现在的积累也比较有限,并不适合大声嚷嚷,急速增加曝光度,所以她很霸道地直接拒绝掉了。

不过她倒是仔细调查了一遍综艺方面的邀请。总把孩子关在家里也不合适,殷怜大体上还是比较倾向于让孩子们适当接取一些工作的。

一来虽然孩子们现在还在读书,但并没有去学校。殷怜考虑到学校人多口杂,环境虽然更单纯,但是孩子们也更口无遮拦,无所顾忌。很多时候,成人即使心里有什么想法也会考虑到社会,人情,伦理,不会轻易说出口,孩子就没有任何顾忌了。这种情况下,学校对于孩子们来说其实是个很不安全的地方,罗顾等人有太多理由可以招惹普通孩子的恶意了,甚至不需要发生争执或者做错事情。

有时候,生活轨迹的差异就已经足够引发恶意。

另外,让孩子们觉得自己还能凭自身力量赚钱也是很重要的事情。虽然殷怜现在很受他们依赖,但双方的关系毕竟是有距离的。她自己也不是那么细腻的人,有时候甚至是冷静到有些冷酷的,自觉并不能为他们创造安全感。

而对于这些父母靠不住的孩子来说,与其漫无目的地特意去寻找能为他们带来安全感的人,不如简单地直接让他们自己有能力给自己创造安全感。

对于现代人来说,钱就是最强大的安全感来源。

他们都年少,亲人朋友都可以未来慢慢寻找,但是此刻,让他们自己赚到钱无疑是塑造安全感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在她看来,一些以孩童为主的综艺节目无疑是最合适的。一来他们可以和本身成长轨迹相近的孩子进行交流,也有足够的成人监督和控制他们交流的内容。而且这类节目的内容也会相对比较稳妥,不会对孩子提一些太过尖锐的问题,说一些太过刻薄的话。

殷怜想了想,又让ai帮忙搜集了一些网上的相关评价,就给每个人分别或者结队结组挑选了几个看上去比较合适的综艺。

因为纯少年的节目有限,可靠的更少,殷怜也有选出适合孩子,但主要参与者是成人的节目。比如罗顾,他本身性格早熟安静,可以参加一些具有人文性质又趋于年轻人为主的谈话节目。

安排这些事的时候殷怜倒没有太专断,还是跟孩子们自身和老师都沟通了一下,才定下来的。

不过先前与罗顾的对话引发了殷怜的一些新想法,所以她想了想,就跟李部长讨论了一下关于信息辨别宣传策略的一些意见。

她的意见角度有点奇特,但是李部长听了之后,却觉得好像很有些意思,可能会有一定用处,便决定回去提一提。

殷怜的意思是,很多时候,有些新闻或者科普文章并不是非常有道理,只不过知道其谬误的人懒得说,而不知道谬误的人又不知道如何辨别。所以她建议推广一个类似于标签的证否功能。

并不是说直接把很多人不相信的内容就直接给打成假新闻,因为观众的认知和想法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但是凡是新闻或者科普类的内容,希望都能有相应的功能,由读者提出常识性或者知识性的质疑,方便读者进行多方面的论证和思考。

不过这个建议在相关专业人士那头转了一圈之后,就彻底改头换面了。虽然本质上和殷怜提出来的建议功能一致,但是形式却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