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很多人也许只是普普通通地做好一份工作,少了想要出人头地,一日爆红的上进心,所以工作会更加娴熟也更缺乏灵气,但有一个好处,就是足够规矩听话。
殷怜虽然没演过几部片,也没导过几部剧,但是因为胡思琳和一些业内熟人的关系,知道的小道消息却多。知道在这一行里,每一部剧的拍摄,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业内的片子,多数要么导演强势,要么演员强势,其中也有很小的一部分,是编剧强势,不过编剧强势是小数,往往要么就是大编剧,要么就是兼任编剧的原作者,而且往往都是大文豪等级的原作者。
第三者是少数,前两者才是常态。其中导演强势固然会出一些状况,比如说合作中演员情绪崩溃,体验不佳,甚至工作氛围也会显得压抑,但多半不会影响影片质量,只会影响人际关系。但是演员强势就比较麻烦了——演员强势有两种,一种是演员本身的声势大,但这是顶尖的小部分人,而且真正的大势演员往往都有演技和经验傍身,就算压着导演,也不会把片子往坏处带,麻烦的其实是第二种,演员背后的资本强势。
这种时候,各种改剧本,加戏份,指手画脚的就都来了。
这其实是殷怜最容易碰到的情况,因为她这一波的作品红得太快,年纪又小,光看个人资料,就会让人觉得好欺负。
但是殷怜和合作的导演目前为止一次也没遇到这种情况。
因为到目前为止,她找的演员因为本身的咖位或者立场的关系,都不热衷与搞事,导演也压得住。
殷怜听多了业内八卦,越发满意于眼前的情况,就更安于这群社畜型演员了。
《月亮的孩子》里面最大的咖,可能就是胡思琳了。她一定下档期,就给死党放了消息。
胡思琳目前声势正旺,在网上甚至有了天生戏骨的外号。其实非要说的话,胡思琳的长相不是特别出众,就算当初在班里,不算殷怜,也不是最好看的,只能算是还顺眼。
但是这个年龄的女孩子,只要不是长相特别有缺陷,也难看不到哪里去。当初胡思琳不怎么打扮,皮肤状态也不算好,她的家庭情况和父母的观念,还确保了她只敢在离家最近的理发店花不多于十块钱的费用剪头发,最后做出来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几乎可想而知。
她头一次在戏外做造型的时候,那叫一个坐立难安,给殷怜发了好几条信息,阐述自己的新发现——“原来并不是所有新剪好的头发都丑”,“原来真的换一个发型就能让人瞬间变得好看”。
如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殷怜真的很多时候都很难理解胡思琳的情绪,但是又觉得她很可爱。胡思琳就好像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和她来往殷怜经常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胡思琳身上,带着一种充满人间烟火气的鲜活。
殷怜的拍摄工作筹备得很顺利。她吃到了之前公益宣传的甜头,加上这一次的剧本也有可操作的地方,就打算继续将之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这样子正常拍片赚钱的同时,还能做一点社会贡献,也为自己积累一些影响力。
《月亮的孩子》有涉及一些诸如人口拐卖之类的问题,但这只是一段剧情,很多内容确实能激发人们对于人口贩子的愤恨,但这确实不是剧本的主线。如果说剧本真有一个主线,就是“孩子”。
故事的孩子们各有各的境遇,各有各的聪慧,但相同的是,他们在应该受到保护的年龄,都没有受到应有的庇护。
殷怜拜托季湘君带来的,正是一些孤儿养育机构和流浪儿问题的资料。殷怜心里有了一些想法,但还需要了解具体情况来形成确切的计划。
母女俩正在低声交谈的时候,殷怜却收到了ai提醒,表示有陌生通话,说是某位知名演员的经纪公司。
殷怜没有对这位演员的印象,但是ai网络搜索过之后,确认这位演员——或者说“流量明星”确实有相当的知名度,便提醒了殷怜。
殷怜接通了通话。
对方的态度很热情,先是表示自家演员有想要出演殷怜新作的意愿。殷怜一边翻着对方的网络资料,一边委婉地进行了拒绝,大致就是说剧的预算有限,不准备请高人气的明星。但对于却似乎根本听不懂她的委婉,一再强调演员的人气,并且还透露出了如果殷怜愿意接受演员当主演,他可以带资进组的意思。
殷怜缺钱吗?她堆着金山银山,撒着玩都可以。
因为她本人商人习性,所以心底里挺烦那种撒钱成性,为了点排面肆意糟践资源的富二代的,当然表面上也不会表现出来,便又婉转找了几个借口拒绝:“您大概不清楚,其实我这部的主角是个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