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 745 章 745(2 / 2)

这其中又讨论到一些问题,比如说造谣的成本,水军的责任和在逼死受害者过程之中所占据的影响力比例,揭发和公布犯罪者的犯罪行为导致的侵害隐私问题等等。

这一篇章,重点无疑是朝着水军群体开枪的,而且殷怜在这方面的积累深厚,两次搞倒水军公司积累了不知道多少现实素材,因此这一篇章的内容几乎都有现实原型。

这里面还讲到了一个特殊的案子,就是“谎言营销”,就是其中有一位参赛者,她被选入游戏的原因是因为她利用舆论谋杀了一位大老板,而谋杀的这位大老板却是一家营销公司的经营者。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切实关系,没有利益牵扯,如果说最大的关系,大约就是这位参赛者先后曾经见证了三场舆论谋杀,而这三场谋杀,罪魁祸首都不是这位老板,但他都是帮凶。

但是相对于罪魁祸首最后都受到了法律惩处,这家营销公司却因为“只是受雇佣”,而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参赛者是个很有想法的女孩子,她在舆论平息之后,却死死地盯住了这家营销公司,并完全不接受“罪魁祸首是指使者,刀只是被利用了”这种说法,她认为刀没有自我意识,但是这种水军公司却是恶的来源,恶的增幅器,它不但不无辜,还是扩大恶意的源泉。

她步步为营,一路调查了这家公司的各种情报,然后利用调查来的情报,将之暴露给大老板身边合适的对象,最后导致对方被身边有利益牵扯却又无法求助于法律的相关者激情杀害。

女孩子被抓住之后,非常顽固且不见棺材不掉泪,甚至公开挑衅法律,声称“早已做好了承受后果的准备”,并且坚定地认为自己是正义的,面对警方的教育,她发出了三句灵魂的质问。

“法律什么时候才能建全!?”

“等法律健全了,他就能受到与他的行为相符合的惩罚了吗!?我们都知道新的法案不会向前追诉,那以前受害者遭的罪就可以这样过去了吗!?就可以假装没发生过了吗!?”

“你真的认为那些造谣者才是罪魁祸首吗?那么你告诉我,如果缺失了这些造势的水军,造谣者真的能够逼死受害者吗?太可笑了,一个杀人案之中的必要条件,却成了‘微不足道’的客观因素!?一个人,没有了这把刀会去找另一把刀,但是,造谣者没有了水军,他真的会直接拿把刀杀人吗?张阿云死的时候,我身边的朋友都相信她是无辜的,你认为网上那些荒谬的言论,是真正的‘舆论’吗?你认为日夜不停给她发侮辱信息,辱骂逼迫她的人,是所谓‘普通人’吗?”

警方对女孩感到棘手,而就连梁部长看着女孩的一声声质问,都陷入了沉思。

他甚至能感到女孩的痛苦,就像女警去劝说女孩,劝她不要为了人渣而毁掉自己的人生时,她流泪说出的那些话。

“我不是为了那些人渣。我是因为……对那些死去的人有罪恶感。你知道吗,我以前听张阿云的专辑,情绪低落的时候受到过很多次鼓励,虽然我只是喜欢过她的一两首歌,也不是特别喜欢她本人,但是她老公出轨爆她黑料的时候,我和我的朋友们其实都很清楚地知道对方在说谎,我们私底下讨论,觉得稍微有脑子的人都不会相信那些污蔑。”

“但是网上太乱了。为什么政府不能管管那些水军!”

剧本里,简单的描述中,女孩低下了头,泄愤一般地狠狠抓住自己的头发,说道:“我们都不喜欢在网上说话,因为那就不是人呆的地方。全是谎话,全是营业,全是颠倒黑白!我们觉得那种事情是个人都不会相信吧,然后张阿云就被网暴了,然后她就没了。”

“为什么我当时没有狠狠地骂那些水军!?为什么我们当时没有骂出去!?你知道吗,我作文可好了,我能写三万字骂他一句都不重复……可是没有用啊。我就算写三十万字,谁能看到呢?微博一删热度一压,网上又会只剩下狗吠!”

她抬头,瞪着女警:“你们为什么不抓他们!”

虽然她盯着的是女警,但那一瞬间,梁部长却觉得自己仿佛也被一双愤怒的,发红的眼睛给抓住了。

这还只是剧本。

他甚至抬头看了一眼殷怜——女孩子若无其事地拿了个小点心吃着,时不时地看他一眼,视线相交的时候还露出了一个可爱的笑容,但是梁部长却仿佛看到了她内心的愤怒。

她比想象中要来得成熟。

当然,这部片的内容远不止是女孩一条线。故事里,每一条线都以自己的方式在探索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正义的网络?

跌宕起伏的剧情占据了故事的大部分,一般观众可能很难注意到剧情之外的旁枝末节,但是梁部长却敏锐地察觉了故事间隙的一些重要情报——警察查案时候的种种艰难,追索证据时的情报缺失,钻法律和运营漏洞的各种大公司……在种种铺垫之下,当一位教授提出,政府必须要有自己的平台,同时也是属于真正的公众的平台时,梁部长毫不意外,而且有一种正该如此的感觉。

第二部结尾,游戏的胜利者,作为复仇者之一的舆论义警在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了游戏的胜利,并且带着意义深重的责任,进入了游戏空间。

他会找到真相吗?

梁部长紧张地翻过一页,然后发现了封底。

这一瞬间,他理解了网上各种读者骂断章狗时候的气愤。当然,梁局长没这么冲动和情绪化,他只是有些无奈,然后开始翻第三部。

第三部却又是另外一个故事。

原来第二轮的胜利者在进入游戏空间时,就失去了联系,最可怕的是,原本政府做好的各种预防措施也开始失效,相关人员都开始逐渐失去记忆。虽然大家通过各种手段最后为整个团队的大部分人找回了记忆,但是这些事情的发展也让警方判断,第二轮游戏的胜利者已经叛变。

而且在此后不久,说谎者游戏开始再次开始。

第一轮的主角开始参与调查,而在这个过程之中,第三部的新主角参与了游戏,她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参与者——第二部的过程之中,国家就已经开始针对“舆论暴徒”展开行动,网络法律也在被逐渐规范,很多可能的参赛候选人都在被选中之前就被抓捕审判,这除了从根本上破除游戏的根基,也是故事里政府对于斧正网络舆论作出的努力。

而这个过程之中,第三部的女主角身份与之前的所有人都不同——她是个被害者。

她没有造过谣,害过人,却背上了“杀人犯”的罪名,但事实上,她是被冤枉的。她与先前的所有游戏参与者,甚至一二部的主角都不同,她就是无缘无故被卷入的谣言受害者,是被污蔑的无辜者。

而在被迫参与游戏的过程之中,纯良又不愿意主动伤人的她,遇到无名力量的帮助。在游戏过程之中,她不知不觉就成为了最接近于有些核心,一位无名之“神”的人。

她发现这位“神”非常地特殊。他的意志如同分裂成了两个,一个试图给予指引和帮助,另一个则无情地试图审判她。而在这样的反复之中,她艰难地躲过了许多竞争对手的攻击,最后得到了警方的帮助。而官方也终于知道了,二部的主角并未曾背叛,而只是受到了游戏……或者说“舆论”本身的挟制。

他们不清楚这些“舆论”到底是什么,从何而来,所以只能艰难地去了解。在这个过程之中,故事隐晦但却巧妙地以“神”——也就是第二部主角的身体作为法庭,对于“网络舆论”本身进行了探讨。

这里的“舆论”不再是水军扭曲的舆论,而是真正大众所各持己见的“舆论”。

第三部的结尾,故事以政府被迫“公开事实”作为结果,第二部的主角终于逃出生天,并得到了有关游戏的重要情报。这一部结尾倒是个大团队结局,二、三两部的主角最后甚至恋爱结婚了,但是故事还是留下了一个悬念——“游戏”到底是什么?

梁部长对此也非常好奇,但他没有再看下去,毕竟光是快速扫前两部就已经花费了太长时间。他动作快速地以吃盒饭的速度填充了一下肚子,一边询问了殷怜后头的剧情。

后头的剧情很复杂,但是归纳起来,这个游戏本质上其实并非是一个幕后黑手操纵一切的故事,正好相反,就目前设计的真相,它的诞生其实是一个意外——某个科技天才设计了一个ai游戏,游戏核心融入了某些对于网络舆论操控者的愤怒,而创作者意外死于事故之后,这个游戏的核心系统却被一家公司获取,然后跟某种目前其实还未研究透彻的精神媒介系统给结合在了一起,导致游戏本身的内容在游戏公司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投射到了现实之中,又融合网络上大量散碎的情绪碎片,公众的愤怒融合成了巨大的意志,推动着游戏反复重来。

这个结果和梁部长预想中的不同,但是比起有个巨大的幕后黑手,反而更符合主旋律,也不容易涉及过多的道德争议,而且按照殷怜的解说,这里面巧妙地融入了一部分精神科技理论,甚至有一些新技术科普的意思。

当然,本质上还是幻想的成分更多。

但是按照现在的流行倾向,融入了精神力科技的故事肯定更容易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更不要说这系列剧本的逻辑严密,主题深刻,故事跌宕起伏又有刺激感,比起外头的各种意淫网文水准高多了。

梁部长看了之后,很是感触,问道:“剩下的剧本我也很想看一下,但是今天肯定看不完。我可以带回去看吗?”

殷怜说道:“可以的,但是希望能签一个保密协议。”

也只有她胆子这么大,竟然对文学部门的大佬提这样的要求。

秘书听了觉得她这种态度有点冒犯,说道:“小妹妹,部长是不可能外泄你的剧本的!”

梁部长倒是没有生气,说道:“是应该这么做。你这警惕心不错,有协议模板吗?我让人去打印一份。”

部长都这么说,秘书也没什么好说的,就闭嘴了。殷怜则回答道:“我有带文件来。”

梁部长失笑:“准备相当齐全啊。”但还是签了。

但是剧本归剧本,他们这件见面的重点其实也不是在剧本上,所以双方接下来讨论了关于殷怜计划的后续,梁部长还给她介绍了国家在这方面的各种活动和项目,殷怜也就积极介绍了自己接下来的计划。

中途梁部长突然问起故事里的一个情节——其实就是建立国有网络平台的事情,殷怜沉默了一下,然后说道:“如果想要打破目前的僵局,真正掌握网络上的一部分舆论渠道,国家建立社交平台是必须的,而且必须做得比任何商业公司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