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平台方和营销号背后的工作室一时间可以说是焦头烂额。
这不是一个道歉的问题。
近几年的网络媒体经常会参与到舆论战之中,而很多舆论战的内容根本就没有什么石锤,多半都是编,只要话不说死了,最后都可以推脱。平台当然不会参与直接造谣,但是这之中出于立场或者利益而作出的虚构数据,刻意引导,权限压制从未少过。
这种小动作都是私下里进行,明面上没有直接的关联,也很难取证,所以很多平台都肆无忌惮。当然,这个过程之中,他们也不是全无畏惧的,畏惧的对象也很直接,就是法律,以及代表了法律的机构。
但是平台企业都各有各的妙招,本身体量扩展到一定程度,自然也会对政治进行一定程度地投资,虽然在华夏的特殊体制下,这种投资的上限很低,而且往往很容易踩到界限,但是在这个限制以下,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
前提是这些小动作没有影响和破坏到社会的整体发展,导致政府铁了心打算把产业推平重建。而这几年,过于猖狂的一些网络活动其实早已经踩到了国家的底线,因此改革其实也已经迫在眉睫。
简单来说,不管殷怜搞不搞这些事情,估计政府在接下来几年都会对网络舆论以及媒体平台进行整顿,只不过殷怜搞的这些事情加快了这些计划的进度,并且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阵痛。
别看这些平台背后的管理者现在焦头烂额,对殷怜和节目组暗暗咒骂,若他们能熬过这一波,发展只会更加长远——毕竟谁也别想在淤泥上建起一片高楼大厦,所以到时候他们多半又是另外一副嘴脸。
不过这个时候,他们该倾轧还是要倾轧的。
因此陈总所在的平台被起诉之后,这群人矛头一转,重点也迅速从殷怜家的平台转走,纷纷炮轰起了造谣事件(当然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殷怜的平台新建不久,“疑似”有官方背景,而确实也缺乏足够的黑料),搞得好像这些造谣事件自家平台当初就没参与过似的,真正表演了什么叫见风转舵,墙倒众人推。
而陈总背后管理层的反击,则是暗地里揭露了另一家平台与其所扶持的人气博主的一条重大黑料,正所谓最了解你的人就是你的敌人,这条黑料可比先前揭露出来的传谣事件耸人听闻多了——他们直接揭露了对方平台收拿人家八十余万公关费用,打压某个重大案件的受害人家属并引导舆论,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个案子对于殷怜粉丝来说,那简直是太熟了,跟自家人一样——因为为这个案子运作的水军公司当初就是殷怜搞掉的,案子本身还被改编之后写入了舆论三部曲的《地府改革》之中,能不熟吗?
就实际情况来说,陈总团队的这番运作是有用的。
官方部门确实要搞人,但不是针对某个平台,而纯粹只是想要整顿这个行业。虽然在那些本身对于一部分社会乱象就积攒了大量情绪压力的相关人员来说,哪个平台都需要好好整顿一番,但是就政治和社会稳定性上考虑,必然有平台是要杀的鸡,有平台是要警的猴。
至于挑选条件也不是随便来的,首先要顺从民意,或者至少能得到民意的谅解——这也是平台早几年操纵民意最给力的时期,即使明知很多舆论有问题,政府也按耐住了没有采取行动的原因。在无法分清哪些是真实舆论的情况下,官方其实也怕公众情绪被煽动和操控,到时候对社会造成更大的损伤。他们只能就事论事地一个事件一个事件地单独处理,这样虽然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源上断绝媒体控制舆论,但也是一个积累信息和民意的必要过程。
这一次发难,是“素材”和“民意”都积累到了某个临界线的结果。选择陈总所在的平台也是因为他正好做了出头鸟,给了官方一个由头,而殷怜又正好可以提供很多现成的证据,这能够大大降低相关部门的调查取证难度。
虽然这样说有点过于偷懒,但事实上,但凡能够节约警力,都是对于国家税款的一种节约。
不过,这个选择并不是什么具有必然性的选择,比如此时,当对方平台有了更引人关注的问题,那么官方就可以调转目光。
前提是,陈总方面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八十多万”的实际证据。
而他们……真的可以。
事实证明,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敌人,或者竞争对手,而陈总这边和对方可以说是兼具这两个身份。作为同行积怨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也很难追究了,好像是某个阶段开始,一个平台创立挖了另一个平台的墙角,另一个平台开新项目又挖了这个平台的员工,再加上跟风,抢新闻,互相爆黑料……不知不觉之间积怨越来越深,就变成了现在这种状态。
这是普通吃瓜众也能了解到的信息。
但其中也有一些吃瓜众肯定无法了解到,即使能够听说,也不容易看到直接证据的情报。比如说双方平台都会有的一些黑幕,彼此就会很有默契地避开,
其中就包括平台上的一些“买卖”——热搜排名的报价表,虚假数据和无主账号的单位价格,限流特定内容的背后利益……这些内容其实很早就已经在流传,但是因为很多时候的证据都是对于一些现象和事实的推论分析,而不并具备直观的证据,所以很难作为证据。而各大平台因为不可避免地全都涉及到了这些越线的生意,所以也不会互相揭穿。
可是如果上面已经打定主意要追究这件事了,那么肯定还是宁死道友不死贫道吧。
各大平台真实的运营情况和黑幕仍旧是不可以展现出来了,哪怕最后一定会被公安给剥个一干二净,但先后顺序往往能决定损失的排名。而能够直接揭露的,永远是能暗示这些污浊的一部分“个别事件”,比如说这次被揭露的“八十万”内情,又比如说,接下来各个平台互相之间开始互甩的黑锅。
被揭露的平台意识到风向转变,一开始自然是惊慌失措,但是经过一场经济会议之后,他们很快也想出了一个偏招——他们曝光了一个女明星自杀事件里,某平台在里面获取的巨大利益。
人血馒头大家都有咬一口,但谁被抓住把柄拍了照截了图留了影,那么就难免要付出代价了。而且既然想要转移目标,事情自然也是被精挑细选过的,被甩锅的平台在当时的事件之中,也确实是最大受益者和责任承担者,所以顿时也难免开始乱了阵脚。
一时之间,各大平台的各种黑料漫天乱舞,而其中又夹杂了一些路人的爆料,真实性都挺高,只是不好说哪些真的是路人爆料,哪些又是别有目的的信息。
反而是一开始被爆黑幕的节目组成了吃瓜群体,啥事也没了,甚至连节目本身的讨论度都被分走了不少,若不是还有个廉影帝撑着,怕是观众都要忘掉还有这事儿了。
但若说平台人气流失了,又完全没有。因为这段时间平台之间的互相攻讦,直播平台的普法频道索性紧跟时事做了一系列专题,关注这场八卦的人纷纷涌入,导致平台注册用户暴涨。虽然目前殷怜的设计不需要大家注册才能观看直播,可是直播间独特的功能设计和良好的管理让很多人都沉迷于边看直播便讨论八卦,“好友频道”更是受到了极高的好评。
当然,殷怜的准备还不止这点。
直播平台归属于她的私人网站,但是主站的社交媒体平台未来会归属政府,这里面的内容才是需要她精心打造的。
如果问殷怜对于这个网站的期望是什么的话……
“是意见箱哦。”
“意见箱?”荆则明听到这个回答的时候,若有所悟,却又觉得这个回答不够冲击性,不足以表达殷怜到目前为止酝酿的种种风暴。
殷怜说道:“我们的历史上,现有御史,后有密折,再有报纸,又有举报箱……这过程之中的所有东西,有过益处,也有害处,但是往往都是一开始益处更多,后来渐渐害处变多,您觉得是为什么?”
荆则明没有特意思考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本来也算不上什么难题,所以他稍微想了想就得出了结论:“主要还是因为执行的人吧。”
这个答案倒也不算错,不过并不是殷怜所想要表达的,所以她顿了一下,说道:“任何制度的失败都是人的问题,不过我想,如果只就这些问题来讲的话,其实不是它们没用了,而是它们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了。”
荆则明听了,觉得这话也没说错。
“所以你说意见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