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 757 章 757(2 / 2)

后辈导演顿时无语。

他心想,就是因为有你这样的粉,所以大家看到红楼题材才会敬而远之。

红楼名头确实大,但影视剧版本特别少。前作经典是一回事儿,但西游也经典啊,就有各种同人版本,是红楼不如西游吗?

那倒也不是,你看同人圈,红楼的同人还要比西游多一些呢。影视剧拍得少,是有其社会性原因的,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的话,就是齐大非偶,

直白一点说,作为一个历史顶级ip,红楼的狂热粉是非常多的。虽然它本质上也配得上这种待遇,可是粉丝的态度只跟粉丝的性格和观念有关,跟原作的关系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一部作者故去几百年的作品。

一般来说,一个创作时期过分久远又耳熟能详的作品,想要保持生命力和公众认可度,其实主要还是靠二次创作,西游如此,七侠五义也是如此,但红楼不是这样的。

红楼的影视剧基本上都是老老实实地遵从原著,即使是那些不受好评的版本,多半也只是遵从原著但是“表现力不够”,而并非改编。之前已经说了,不是群众没有改变欲望,那么,是为什么没有改编呢?

原因说出来也很简单——你觉得你能改编得比红楼原著还好吗?

光是这么一句质问,就能劝退一大堆人。

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好不好很多时候是一个主观的概念,其实红楼有很多思想很接近现代,而远超出了他们本身时代的一些思维,但是作为一部几百年的作品,曹先生再怎么通透,也不能掌握几百年后的表现形式。

所以红楼梦,确实表现形式已经有点过于古典了。虽然仍有很多读者或者观众为了它本身精彩的核心而愿意去迎合它,但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这么做且能从中得到收获。

如果有人这么说,盛良也许就要问了:“难道红楼梦不配你花心思去迎合吗!?”

它当然配,只是没必要而已,还显得一大群现代文艺创作者很没用。说到底,文艺创作,尤其是现代文艺再创作,如果都不能把华夏历史上的经典文化以一种兼顾现代思维和观众理解力的方式表达给更多的人看,他们也未必太没用了。

所以盛导这种剧本都不愿意仔细看,就直接心存偏见,恨不得把红楼捧上神坛直接封存起来的行为就很不可取。

殷怜直接就跟他掐了起来。

“你不如问一问原版现在还有多少人看!?”

“我也喜欢红楼,可我不觉得它不能改编!它太老了,如果不重生一次是没有生命里的。而且红楼最重要的也不是它的情节背景,而是通过这些情节表达出来的思想与情感,我可以很肯定地说,这部改编作品里面表达出了红楼的很多核心,相反,你认为现在的原著拍摄出来,能让观众接收到这些思想和感情吗!!??”

盛良没想到殷怜这么不要脸,顿时气了个半死:“小姑娘不知天高地厚!你读过几年书,连能表现出红楼核心这种话都敢说!你以为你是谁!”

双方顿时一顿乱掐。

断断续续掐了一下午,场面越掐越大。一开始只是盛良和殷怜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来辩论,后来可能其他编导也对这个话题多少有点想法,忍不住也插进来表达了一下意见,殷怜这边还好,辩论为主卖萌为辅,总体上还维持在友好讨论的范围,盛导可能是年纪大了,性格越发执拗(不过年轻时脾性也说不上好就是了),基本上是见谁怼谁,好在好歹是个大导演,本身是有素质的,就算人身攻击,也就是停留在不带脏字的嘲讽和贬低上,有些人看他年纪大声望高,不跟他计较,有些人资历也不输他,就不愿意忍着他,直接就掐了起来。

掐到一半殷怜就撤了,因为群里有人主动向她问起了剧本,殷怜婉拒了几位风格不适合的,然后迅速给两位在她名单列表上的导演给拉了个小群,然后发了半截剧本。

虽然殷怜觉得让负责人亲自去邀请更加郑重一些,但是人家主动表现出了兴趣,她也不会非要走这一趟形式,过于矫情而缺乏效率。

最后两位导演看完剧本之后,都表示了对于这部作品的强烈兴趣。其实他们一开始看到这个题材介绍的时候,并不觉得这部剧本会是自己的兴趣领域,但是因为群里掐得厉害,又有好几位看过剧本的导演,这之中透露出来的一鳞半爪似乎还挺有意思的,因此引发了他们的注意。

但即使如此,看到剧本本身的时候,两人还是感觉到了惊讶。因为这部作品与想象之中的红楼故事实在相差太远了,首先就是时代背景,虽然名义上还是帝制背景,但事实上,这个“帝制”却充满了现代的气息,就连红楼最后的抄家场景,都变成了罚没资产送去劳改,而不是发卖……除此之外,什么高利贷,什么草菅人命,都改成了现代版本。

面对那个收买舆论打压受害者的贾雨村和薛家,两位导演除了知乎内行还能怎样?

但是,正因为这里面夹杂了太多人文世情,两位导演才意识到,殷怜所谓的保留核心尊重精神不是谁便说说的而已。这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现代化的情况下,保持了原有的一些性格核心,而且很多现代化的改变,既有趣又充满了深意。而其中最突出的无疑是“贾宝玉”,一直以来,因为观念不同,所以这个角色在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眼中,往往有着与原著本身完全不同的低评价。

这种评价不能说错误,但是完全不客观的。拿现代人都做不到的道德标兵要求去要求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里的人,对比对象是同样只存在故事里的标准纸片人,理想言情男主。而贾宝玉这个人,在他本身的故事背景里,其实是合理的,而且他的道德水准确实是高于本身的生活背景的。

或许因为评价差距太大,黑怀朱和殷怜在剧本里对于贾宝玉可以说是进行了全方位地重塑。虽然其他主要角色也多多少少有经过一些现代化重塑,但是相比之下,作为主角,贾宝玉的性格观念受到时代的重写是最大的。

大到了什么地步呢?

大到两位导演认为,这部片拍出来之后,很多观众脑子里留下的贾宝玉的形象,多半就是只有剧里的而没有原著里的了。甚至也许日后,一些以这部片入坑的读者,很可能会把这部剧里的贾宝玉当做他们心中的贾宝玉。

显然殷怜大小姐出手,是从来不做“过得去”的功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