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远这一侧澄清发布得非常及时,把整件事的前因后果都讲述了一遍,否认了“粉色为高官特供”这一点,并同时展示了粉色款和银蓝款的高清设计图以及其实物照片,反而引来网友一阵追捧。
当然他们也就随便起哄一下,因为很多人连常见款的冒险仪都根本买不到。
其实除了澄清之外,鸿远方面的负责人看了一眼截图,就知道上头的根本不是正款的冒险仪,外壳质感都不一样,但受到殷怜特别提醒,他没说,而是私下里向警方提供了这个线索。
哪怕是假货,也要见过才能进行模仿。这种仪器的模仿,哪怕只是外壳,也需要专业的设备和设计图,绝对不是随便网络订购可以完成的,且因为这款设计制作出来的数量非常少,也没有在网络或者媒体上曝光过,对方多半还是要看到过原件才能仿制。
这就简单了。
当初那场会议参与的都是相关职务的高层干部,其中大部分为了工作方便目前定居在新世界,而他们多半携家带口——毕竟只要有这个名额,谁不愿意家人长命百岁呢,活化素已经基本确定了对生物的细胞强度和寿命都有影响。
这种情况下,警方只要调查回流到了国内的所有粉色款冒险仪,就可以顺藤摸瓜找出散布谣言者,说不定就能摸到一条搞情报和舆论的国外间谍行动脉络。
所以这一头,殷怜还指使ai在那里吸引视线转移对方的注意力,那头警方已经开始顺着殷怜父女俩提供的线索开始调查冒险仪的流向,打算顺藤摸瓜找到这群内奸。
而殷怜则是开始操控ai煽动被谣言勾引住的两方网民,勾引造谣对象继续行动。
其实之前就有自干五对于冒险仪的事情发表质疑和进行辩解,有人认为这个粉色冒险仪根本不能说明什么,只是一个会议赠品而已,那头则有人辩解说冒险仪的市场价格非常高,重要是想买都很难买到,就算是国家政要应该也不会把它当成色拉油洗衣粉之类的随手送掉,能持有这些东西的肯定都是官员子女。
于是大家又就冒险仪在回忆之中被赠送的象征意义和实际用途,以及国家干部会不会把冒险仪挂到一些二手交易网进行了讨论,中途夹杂着一些道德和权限争议,处于一种让操纵者觉得只要加把劲儿就能在政府头上安上一顶黑锅,但就是差了几分,导致网民的情绪不够激烈,始终还是被拦在了堤坝内的状态。
总觉得只要再添一把火,就能把油桶点着了。
所以很快就有人发布了新的“爆料”,称凶手是某省某个部门某李姓高官的子侄。这条信息发出来的时候,有几个平台之中由上面派来的整顿队伍正好用着殷长生提供的数据管理软件呢,直接通过网络搜检到了传播了这个信息的大部分账号,然后就开始进行数据分析,最后找到了不说最早,至少是前几个发布这些信息的几个账号,然后通过联系平台,查询他们的登录信息,又通过服务商一路摸索过去,很快确定了他们的现实登陆地点范围。
当然,对方放出来的情报,警方出于以防万一的考量也进行了查证,被点名的部门扩大到整个行政区域,一共有八个符合条件的李姓官员,可见这确实是个适合编故事的大姓。这八个人没有人参加过当时的会议,理论上应该并没有这一款的冒险仪,但是警方还是耗费了一点时间进行沟通和确认,部门内部人员经过多人内部确认,机构内的干部无论是否姓李,都没有展示或者谈论过这一款的冒险仪。
相反来说,这些流言发布的账号真正一直登陆的地点,当地有一位干部确实有参与过当时的会议,并且将冒险仪赠予了十六岁的女儿。经过对女孩的询问,筛选了那些知道她的身份背景,近距离接触过她的冒险仪,并且还留下了图片或者影像的人,警方很快锁定了目标。
殷怜一边关注警方的进度,一边甩钩子把对方吊住。
所以这一头,ai已经分别开始引导两拨人,一拨质疑自己在过往的直播录屏之中并没有看到与截图相似的镜头,一拨则公开质疑截图的真实性,怀疑截图可能是ps出来的。
前者水军需要想办法进行解释,后者他们则稳坐鱼台,会觉得截图本身的真实性是己方的一种优势。这种情况下,他们会耗费时间再次爆料来合理化截图的来源,还会借机故意和人争执截图的真实性,并同时爆更多的“料”,这样很多人会不由自主把“料”的真实性和截图的真实性联系在一起,一旦证实截图没有被p过,就会进一步加深“料”的可信度。
这一次的舆论战,其实比前几年都艰难了不少,追根究底都是殷家那丫头搞什么舆论三部曲的锅。所以如今打这种仗,老板都需要集中精神随时进行指挥和调整,压力很大。
这样差不多到了下午六点多,随着放学的下班的人变多,网上的争吵不但没有随着晚饭时间的到来而暂时停歇,反而变得越发激烈起来。
这个时候,平日负责订餐的人的手机响了起来,他愣了一愣,发现是外卖员的电话,顿时愣了一愣,因为今天的事情太多,他刚才其实忘了订餐。
他没有马上接起来,觉得有点不对劲,老板也听到了电话,问道:“怎么不接?”
他说道:“太忙了,刚才我忘了定外卖,但是电话号码是外卖员的……”
他们工作室几乎每天都订餐,这个外卖员的号码他也熟,几乎每天都会来送餐,但这是第一次他们没订餐的情况下,对方主动打电话。
老板顿了一下,胸口也绷紧了,但还是示意他:“接!”
员工接了起来,结果就听对面说道:“你好,我是常给你们送餐的小张。是这样的,我今天快下班了,看你们今晚还没叫外卖。其实我家在你们那边附近,我现在就在美食城附近,如果你们需要的话要不要现在下个单,我回去的时候顺便给你们送过去。”
员工顿时松了一口气,随口向老板解释了两句,又对小张说道:“也行,我现在下单吧。”
询问了大家想吃的东西之后,他快速下了单,结果发现小张果然眼明手快地把几张单全接了,心里嘀咕着该向对方要几块钱回扣,不过也就想想。
他们这个工作室,虽然规模不大,生意也不多,但是老板却很豪气,工资也给得很高。大家心知肚明是怎么一回事儿,虽然冒了一点险,但钱多,也就不在乎这么一点儿外送费。
差不多距离预定时间还有十二三分钟,外送员就到门口,显然路上并没有接其他的单。员工挺满意,去收了一下外卖,结果外卖员刚把外卖拿出来,就见一旁窜出一堆便衣,其中一人瞬间扭住他,剩下的冲进了工作室。
外卖员小张顿了一下,盯了他半晌,又把外卖盒放回进了保温箱,想了想,小心翼翼地解释了一句:“配合警方算是公民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