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2 / 2)

好不容易纫上,那棉线就得留的长长的,管他什么“懒老婆串长线”的民谚呢,实用为王。

可线长了,又半道打结,好不容易解开,又戳伤了手指......

宁歆歆耐着性子缝了一个药包出来,指尖多了三个血洞,她低头一看,深觉自己真不是干这活的料。

干脆重裁纱布,每一块都比第一次裁的大了一倍不止,药材放到中心,直接拎起四边绑成个小包子样。

看着竟然比认真缝出来的那个,还更顺眼。

宁歆歆麻了。

所幸,经过这一通折腾,这个因着心气不顺而略显漫长的下午就已过去了不少时辰。

去厨房准备好晚膳,梁遇明便该回府了。

——

宁歆歆坐在小厨房门口的石凳上,构思着今日份的晚饭,她想给梁彦昭做些硬菜。

想了有些时辰,她决定做一桌博山菜。

博山菜是鲁菜四大菜系之一,认真论起来算得上是鲁菜最接地气的一支,既有着鲁菜的咸鲜为主的鲜明特点,又有其独特家常韵味。

宁歆歆多年前过淄博,曾吃到过一桌价格便宜、但味道一级棒的博山菜,所谓是“吃了博山饭,围着天下转”,她当时就被惊艳到了,后便自己习了爱吃的那几道。

若要做博山菜,那必不可少的便是一道酥锅。

相传酥锅本叫“苏锅”,乃是由一个名唤苏小妹的女子创制,这菜的特点是加醋颇多,煮出来的肉类酥烂无比,便渐渐成了“酥锅”。

这菜一般是冬日里做,因为里头有一道必不可少的配菜,乃是小雪节气过后的大白菜。博山人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做酥锅,当真是穷也酥锅、富也酥锅。

大约便如,其他地方的炸菜、腌肉一般吧。

在现代时,大家做酥锅都多采用高压锅,省电省火也省时间,但味道却也差了些。

炭火炉、松木柴、老砂锅,这三样搭到一处才是制作酥锅的最佳选择。

菜品选择上,可以根据各家喜好自由搭配,但常规的原料大都是那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