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皖忙问,“户籍在哪办?”
捕快回道,“您也是要办户籍的?”有钱人还会自己来办户籍?
“户籍在主簿那办,要不我带您进去吧。”捕快连忙推荐自己。
江皖心里赞叹着这服务态度也太好了吧,快速答应,“麻烦你了。”
那捕快听到她同意后就对着旁边的一个捕快喊,“顺子,你帮我看会儿,我带着这位公子走一趟。”
说完,就带着江皖走进衙门。
“我姓陈,叫陈壮。”那捕快说道。
“幸好您今天来了,今日可是最后一日了,门口那些都是之前登记户籍时没来登记的,全是山民,之前还怕被征兵不乐意下山。
可当说了今天之内不办好,那以后子子孙孙都没法办,于是个个山民都忍不住跑到县衙来办。您要是晚一天再来,只怕也没这么好办理。”
那捕快一边走着,一边这么对江皖说。
江皖听了十分庆幸,但想想自己不是山民啊,“可我非应天府外的山民,是从扬州而来,今日刚到,这也能办吗?”
那捕快笑笑道,“都可,只要您不是从通州来的元人,都可以办。”
这样一说,江皖就放心了。
那捕快听他是从扬州来的,于是心里猜测或许他是个商人。
江皖这次选择的身份也确实还是商人。
在来之前,她有想过要不要当个地主乡绅什么的,但翻阅了资料,发现明朝早期对商人的限制并不大。
甚至因为新朝刚立,为了市场,反而把商人的税收给降低了。还有驿站的建立,运河的开凿,海港的繁荣,种种贸易硬件的出现,让这个时期的商人可以更好的发展。
至于朱元璋后期慢慢加大力度打压,那就到时候再说吧,没准到那时她都赚够本回家了。
而且她又没想当沈万三,更不会赚了钱还捐钱修南京和长城,导致被朱元璋忌惮而被充军流放。
等到店开了之后,再用钱财寻个靠山,她最多也就开个几间绣庄,应该也没人能看得上她这小虾米的吧?
听她说是今日刚到的扬州,捕快一路给她介绍应天府如今又发布了那些条例政策,江皖竖起耳朵认真听着,可没一会儿,便到了户籍登记的地方了。
进门有两人,一人坐在椅子上,一人站在旁边。捕快忙说,“徐主簿,这位公子来办户籍的。”说完,又补充一句,“是自扬州而来。”
主簿原本都打算去吃饭的,看有人进来又坐下了,问了她的基本信息,江皖答完。
最后,那徐主簿抬头看了她一眼,“公子入何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