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页(1 / 2)

稚齿 好雨知时 1847 字 4天前

席彦顺手拍拍丁宣的肩膀,很欣慰:“长大了,知道孝敬了。”

“学渣碰学渣,脸皮薄的卑微,”丁宣撇撇嘴,嘟囔着,“要不是你做人实在太狗……”

席彦对自己从前做人狗不狗并无自知,但想起刚才那大妈青一阵白一阵的脸,应该是有点。

席彦思忖着,觉得这个非人的标签还是早撕为妙。

所以他表情严肃,义正言辞:“那以后我对你们好点儿,争取和刚才那姐姐一样,做一名佛门的俗家弟子。”

丁宣想了想,问:“晚上开黑祸祸队友去?”

席彦瞬间反水:“行。”

反正他作为一个被队友跪求出肉装的adc,菜得特别真实,不杀生戒,全靠嘴贫。

五中的位置靠近老城正中,是这座城市原风原味最浓的地方,学校周遭的高楼大厦很少,反倒多有些上了年份的居民楼矮房。

为了把校里校外的界限划得明显一些,学校总是不约而同喜欢修点铁栅栏。

外头敬自由,里头铁窗泪。

最好栅栏顶上再插几根饱含警告处分意味的尖刺,内忧外患一块儿防了。

——五中就这点不一样,铁栅栏确实不多,不是没有,但基本都修在操场那头。

出来散步的老头老太太经常会站在栅栏外往里看,一站就是很久很久,看绿茵地红跑道、看主席台、看学校里的树、看……席彦一直不知道那群踢球踢成脱缰野马的毛头小子们到底有什么可看的。

其余地方,包括学校正门后门两边,全修的围墙。

校门口的老街叫月桂巷,并不如何宽敞,多站几个人都嫌挤得慌,街两旁的桂花树却种得满满当当。

每到枝繁叶茂的季节,树冠遮着颇有意蕴的白墙黑瓦,让五中透着点市井学堂的味道,一下就抬起了文化的门面儿。

下了公交,转角走进月桂巷,席彦顿时恍惚了起来,仿佛一头栽进了九里香的甜味里。

席彦抬头看了看,桂花还没开。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只是栽进了桂花味儿的回忆里。

丁宣在耳边聒噪半天,进入席彦脑子里的话却寥寥无几。

席彦正仔仔细细描摹着这条老街的模样。

小商铺的招牌、小摊贩的三轮车。

要不了十年,这儿的铺子就会彻底改头换面。

最后只剩下一家叫“万卷书屋”的书店,和起名为“常来啊”的砂锅饭馆,坚守成了五中人口耳相传的月桂巷老字号。

文具和资料买得很快,毕竟开学前一天才想起准备这些东西的人,也不是正经想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