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星辰大海。
其实是温茹想离开炜京了。
这些年,温夕桦那边她时时监视着,知道她们从未停下研究的步子,她就只能跟她们拼谁跑得更快,如今,她已经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哪怕富庶并不能真的让所有被欺侮的弱者都能得救,但她已经竭尽了全力。
如今河清海晏,起码看上去,百姓安居乐业并没有什么不满,平民男子也有了更多读书、外出做工的机会。
她只能做到这步了,有些累,想离开。
凤宸拿着奏折,将她叫过去,痛心疾首地问她:“朕自觉已是难得的明君,残酷少恩、刚愎自用、疑心重的毛病从未有过,对你更是百般纵容,为何这时候选择离开?”
温茹垂首忖度了许久,方道:“微臣是为了大宓好,天下并非一隅,为了大宓的千秋万代,微臣愿意涉海登山,征服海对岸的天下,奉与陛下。”
凤宸脸色微沉,温茹的话说得越来越冠冕堂皇,但是她却越来越体会不到她的真心。
“微臣如今势大,在炜京难免招致一些野心之人的青眼,微臣不想陛下为难,不若此番离京办事,也好绝了她们拉拢的心思。”
好得很,为了能离开炜京,温茹连最不耐烦的政事攻讦的话都搪塞出来了。
凤宸压了那奏折七天,最后还是落下了朱批。
后世,《宓史·温茹传》记载:
温茹,江南鄞洲人士。元舜初年,擢升户部尚书,后官拜计相,位居三相之首,掌一国财政赋税。温相擅以商贾之法治国,为京官十载,轻徭薄赋,施惠天下,民不劳苦,而国库充盈,率列万国。
元舜十年,上欲以国富示之海外诸国,温相领衔,将兵卒一万八千六百余人,造大舶,巡游海外。元舜十五年,万寿节,希崖、离伊等三十九岛国遣使随温相回京朝贡,愿百世臣于大宓。元舜二十二年,温相所降岛国,所取宝物,所纳土地,已不可胜计,然次年,海上风暴频起,温相一行于南临洋西北失去音讯。
上遣寻数十年,无果,留遗诏,于帝陵东十七里立衣冠冢,显于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