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1 / 2)

二来是柳倦在户部找了些当年北疆战败案的蛛丝马迹,正在进一步探寻中,一时忙得不可开交, 分身乏术。

举子案的风波迟迟也未见平息,皇帝只下令斩首了那煽动学生的官员,却并未对苏遇状纸之中所涉及到的官员进行调查。

临近浴佛节的第二天,朝堂上出了两件大事。

一是有人将苏遇所告的科举舞弊案的罪证被找到了。

涉案官员名单,对应所贪钱财数额,以及去向,都非常清楚。

甚至于几位主要涉案官员的来往书信,也都一一呈上了。

一时之间,群众哗然,纷纷上街,要求皇帝还百姓一个公道,对涉案官员严惩不贷。

相比较起这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就显得非常微不足道了。

刑部侍郎家的嫡子死在了烟花柳巷,遭人连砍数刀,暴尸街头。

钟会几乎曾不与人有过龃龉,更是一直以谦谦君子自持。不曾想竟在烟花柳巷之中叫仇家追杀。

里子面子性命,全没了。

刑部侍郎痛失爱子,忧思过头,在毫无证据之下,竟在早朝之时,弹劾柳倦,一口咬定钟会之死,是柳倦所为。

早朝上,不少曾经与柳倦有过过节的官员,也都开始煽风点火,硬要说前几日曾在街头看见柳倦与钟会动手,定然是柳倦怀恨在心□□。

言语间,皆是对柳倦这种靠着世袭封侯拜相之纨绔儿的不屑。

而平日里与柳倦交好的纨绔侯爷们,也都不是好惹的,各个都觉得文官们明里暗里在说自己,一个暴起就开始在早朝上骂人。

文官们哪里是这些整日混迹市井不学无术的纨绔们的对手啊!

吵又吵不过,骂又骂不过,讲道理对方还不听。

活生生气哭了好几个文官。

刑部侍郎更是气得一头撞在了柱子上,扬言要以死明志,为儿讨还公道。

元武帝没法子,他其实也听闻了柳倦在花府门口与钟会动手之事。

柳倦确实有嫌疑。

且刑部侍郎确实又刚刚丧子,他只能随便按了个搅弄早朝的罪名,将柳倦在晋王府关了几天禁闭。

不过也正是元武帝的这一动作,将两件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串联在了一起。

柳倦被罚在家关禁闭的头天夜里,便有一群黑衣人摸进了晋王府的书房,翻箱倒柜找了一通,却一无所获。

而后,便与晋王府的侍卫撞上了,几番搏斗之下,死伤惨重,不过所幸留下了几个活口。

大理寺少卿朱正元不敢怠慢了这位晋王,连夜赶来,将刺客提进了大理寺的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