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把自己的论文平平淡淡地说完,又等别人平平淡淡地点评完,陶令心里一点波澜也没有,只是觉得像完成一件任务。
自由讨论的时候他溜出了会议室。正站在阳台上放风,走廊那头过来一个人,陶令本来没有在意,那身影却停在了他旁边。
“陶老师,刚才听了您的论文,讲得特别好。可不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啊?”是早上那小姑娘。
陶令转头:“你问。”
那学生想了想,说:“我这两天在看詹石窗先生的书,他说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能不断成为新思潮的载体,想问一下老师您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陶令微微有些诧异:“你是宗教所的研究生吗?没见过你。”
听到他问话,小姑娘突然有点腼腆的意思,小声说:“不是的老师,我叫云南,昆明的那个云南。我大四,但是已经确定在本校读研了,文艺学的。”
“哦。”陶令应,突然就想起前段时间保研时候的事情来,终于明白为什么眼熟了。
云南笑笑:“本专业的学生应该不会像我一样问这种白痴的问题吧?”
陶令推了一下眼镜:“问题就是问题,只要你不知道问出来就好,没有白痴不白痴的说法。”
云南飞快点点头。
陶令想了想:“你问我怎么理解这句话,你说的是《道教术数与文艺》是不是?先生在书里有过解释,道教有容纳的特征,它的神仙体系繁杂,从起源开始就不停在吸纳中国民间传统信仰,这注定了它在民间有很好的传播基础和条件,说得通俗一点,人们能被它满足,因为在其间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信仰方式。”
顿了顿,他又说:“当然,这是比较普适性的说法,就我个人的理解来说,这问题还能再追究一下,可以用国外的宗教经验学来解释。学者们在解释宗教的时候认为宗教都需要对生命提出见解,而且如果要往根上探寻,宗教存在的目的其实不是上帝不是神仙,是人们的生活。”
云南一脸认真,听到这里眨了眨眼,陶令再次侧头看她时有些怔愣,这神情莫名让他想起闻清映来。
从周六那天回家到现在,他还一次都没见过闻清映。
“然后呢老师?”云南看他久久不说话,小心地又问了一句。
第13章 苹果
陶令猛地反应过来,转头看窗外,有口无心地接着说:“道教里面最突出的意识就是神仙意识,神仙意识背后是长生意识,或者说这二者本来就是一体,对长生的渴望其实就是道教对生命的看法与见解,长生思想贯穿道教的始终,也可以说是对生命的意识贯穿始终。
使得道教始终具有吸纳性的也许就是这种生命意识,换个角度说,道教在吸纳民间信仰的时候同时不断在充实自己的生命意识。在这种生命意识的作用下,人们求助于道教的仙真,终究为的也是现时现地的生活,就是刚才说的宗教的最终目的。”
说完这话,不等云南再开口,陶令说:“我说的这些东西不一定是对的,而且也只是一个极小的点,听起来不免偏颇。保持好奇心去探索,同时脚踏实地找证据就行。”
云南睁大了眼睛,又问:“但是老师,您拿国外的宗教学理论来解释中国本土宗教,这说得通吗?还有就是,这跟比较研究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听完这句,陶令笑了:“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
话才刚出口,会议室门口寇怀朝着陶令招手:“陶令!干嘛呢你?”
云南忙鞠了个躬:“老师抱歉,打搅你了。”
“没有,有机会再说吧。”陶令应了一声,转身朝着会议室走。
这两年管得紧,会后的会餐虽然取消了,但是相熟的老师们还是会约着去吃饭,算作是私下聚餐,不报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