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1 / 2)

沈熠将图稿递给他,问他能不能做。

后人瞧了瞧,拧着眉:“没做过。”

“你们收多少钱一个?”

“一块五。”

围观的人群集体发出一声惊叹,这么高的价钱啊,如今这猪肉也才一块二一斤。

他们平常一天能编三四个提篮,算下来就是一天五六块,一个月的话,那最少一百五!这可比高级干部工资还高!

周围人跃跃欲试,“我们试试成不?”

沈熠:“当然。我们需要很多。”

这群人便都围着后人看那图稿,“这画的是啥?写的啥,弯弯曲曲的。”

后人的儿子正在上初中,主动给长辈们解释:“是英语单词,美丽和经典的意思。”

“难怪叫美丽,是挺好看的。”

“别看了,赶紧做。”

众人就在院坝里开工了,砍竹、劈开、削丝,然后开始搭结构,试验怎么编出那个图案。

沈熠也是第一次参观全过程,才知道这竹子也不是越新鲜的越好,有的要泡水有的要大火煮沸,这样出来的颜色才好看竹条才有韧性,有的还要做碳化避免发霉开裂,好延长使用寿命。

忙活了一个多小时,也没人做出来。

业务员有些着急。

沈熠拍拍他胳膊,指了指墙上的挂画,“你看看,人家连山水古画都能编出来,咱这个简单的还不能做?”

“那是竹子编的?姐你别骗我?”业务员不信。

“你凑近看看。”

业务员凑到墙前,仔仔细细的看,又用手指摸了摸,回来时一脸惊讶。

“我还是以为那是用笔画上去的。”

“现在我一点都不担心了。”

正巧后人进来,听见这话,“那是我曾爷爷编的。用的是三年以上、没有经过虫蛀、倒伏的竹子,竹节挺拔修长,砍回来后还有锯、刮、片、分、理、浸、染、晒、编、织、修等十多道处理工序,然后把竹片削成又薄又细的竹丝,再染色风干,最后比照着图编制。

这么一幅图,手艺好的,也要用一个月的时间。”

业务员听得一脸呆滞,这么精细呀,“说是一句艺术品也不为过了。”

“只可惜我学艺不精,学不好这个。”后人一脸忏愧。

沈熠也觉得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