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页(1 / 2)

这个角度,她从未想到。

仔细想来,沿河岔路口确实不是第一次发生车祸。

她当实习记者这几个月来,为了报道车祸、火灾等事件,跑过好几个地方,别的地方周轻轻不熟悉,可这沿河路,她都因为车祸跑三趟了!

发生过一次车祸的地方,还可以说是意外,但要发生过两次、三次、甚至四五次的时候,那是不是,这里的道路确实有问题?

周轻轻带着沉思回到自己的工位上,起笔、落稿,天色由明到暗,又到了一天的下班时间。

好在这次思路明了,周轻轻翻找了自己之前做的其他车祸采访纪录,又将在沿河路拍的车道现场照片找出来,终于在五点过十分钟的时候,成功将这次的稿件完成。

送到办公室里,秦歌还在办公桌前忙碌,略略扫了一遍周轻轻这次交上的东西,点点头,随意道:“可以了,你回去吧。”

周轻轻如释重负地笑了,刚咧开嘴没多久,脸上又浮现出愁容。

这份文章主旨是对岔路口的道理规划提出质疑,并呼吁有关部门,对该处道路进行改建,如果真能引起大众重视,从而向上形成舆论趋势,目的想必定能达成。

到时候沿河路上道路清明,像这种交通事故引起的家破人亡,一定能大幅度避免,这是真正利国利民的好事。

可是,孙家和林家的人该怎么办?

秦歌撇了她一眼,明白她纠结的是什么,目光轻轻略过桌面上关于报社改革的策划书,并未多言,摆摆手,让她离开。

下班路上,周轻轻落寞地走回到自己居住的小区。

她是个孤儿,从小被父母遗弃,读书、上大学,靠的都是助学贷款,现在住的,也是个价极其低廉的合租房。

现在这个三室一厅的房子,周轻轻租下其中一间,另外还找到两名室友和她同住一个房间。

历经磨难,不仅没有让她对生活失去希望,反而让她更想去帮助那些可怜人。

小区位置比较偏,绿化做的不错,道路宽阔,特别适合晚间散步,但要走好远才能走到菜市场。

周轻轻买好自己晚餐要做的素菜,又买了好几样菜装进另一个袋子里,随即,七拐八拐,来到一间普通的单元楼前。

开门的老婆婆头发花白,大概六七十的年纪,身体略有些臃肿,穿着衣服也极为朴素低调,但精神状态极好,胖胖的脸上满是笑意,“小周来了?晚上在这吃吧。”

周轻轻急急摇头,将菜递给她,道:“不了韩奶奶,我的菜也买好了,等会儿回家吃就行。”

“没关系,就在这儿吧。”韩奶奶笑眯眯地接过菜,顺势拉住她的手腕,态度不容拒绝地将周轻轻拉进屋,道:“你给奶奶买过这么多次东西,在奶奶家吃顿饭怎么了?”

几个月前,周轻轻租来这里没多久,就发现了这户只有两位老人的人家。

两夫妻年纪大了,没有孩子,也没有工作,穿着单调,平日会在小区里捡捡瓶子、纸箱子之类的,一看就知道家里生活窘迫。

发现他们后,周轻轻主动上前和两位老人打了招呼,之后每周都会给两位老人带些食物,当做老两口的加餐。

不是她不想多买一些,可她一个刚毕业的实习生,每个月固定工资就那么点,除去房租和生活费,实在所剩无几。

听到生活这么困苦的韩奶奶要留她吃饭,周轻轻纠结地不行,却不敢用力挣脱,只好被她拽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