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页(1 / 2)

临阙 枫桥婉 2265 字 3天前

颜懋敛下眼帘,没有说话。

该来的,挡不住。

他沉默良晌,忽而道:“宫里今天来人了没有?”

“哦,来了。”颜沧觑了一眼他神色,斟酌着语气,慢慢地将云非的事禀了一遍,“公子似乎想见您,相爷,您看……”

“嗯。”颜懋点点头,不置可否。

颜沧见他不反对,连忙趁热打铁,试探着劝道:“上次您在庆国公府点破了别人在公子身边安插的眼线,公子又不是小孩子,肯定知道好坏,您和颜悦色地说两句,一来二去的,自然就……”

颜沧话说一半,却见颜懋脸色愈来愈凝重,登时吓了一跳,“相爷?”

“云非,我自有安排。”颜懋沉声开口说,“御前今天也收到老爷子来京的消息了吧?”

“是。”颜沧点头,“影卫来传话的时候,提了此事。”

颜懋皱着眉,低声道:“那陛下势必不会袖手旁观,他掌权的时候,老爷子已经致仕,陛下并不足够了解……”

“相爷?”

颜懋声音很低,像是自言自语,“老爷子只要出手,定是奔着一击得中去的,他恐怕安好了连环套等着,陛下不动则已,动了才得要失大局……”

“明早立刻去太微城知会一声,”颜相转头吩咐,“明日敬诚殿若有关于我的旨意传往中书门下用印,让二省务必拦上一拦。”

--------------------

1八议、官当、减赎都是古代对特定人减刑减罪的制度,每个朝代适用的标准不一样。“议亲”这一个小点里把老师也算进去了,系私设,是出于“天地君亲师”以及世界观背景原因的考量。关于颜相帝师的问题,以及与陛下的君臣关系,马上就会讲到。

第162章 难为(上)

卯初两刻,东边天空才蒙蒙亮,帝都京兆府下设的官衙门口来了个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的老妇人,举起拐柱对着堂鼓“咚咚咚”几声敲。

边上正打盹的值班衙役吓了一跳,霎时清醒过来,眼看老妇人又要敲鼓,衙役连忙飞奔着过去拦下她。

须知,堂鼓一响,县令再繁忙也要立即放下手中公务,升堂接状,因而只有事出紧急、重大事务,或者申大冤告大恶才能敲鼓。一些鸡毛蒜皮、邻里纠纷的等闲小事,衙门里自有一套受理的章程,乱敲堂鼓反要受刑杖。1

这会儿又是清早,还不到官衙正式办差的时间,堂鼓就更不能随便敲了。衙役怕老妪不动规矩,阻下她拄拐,问有什么冤。

谁知老妪闻见这话,登时往地上一坐,开始抹眼大哭起来。卯初时分正是帝都外城刚从睡梦中苏醒的时候,三月十六坊间开市集,住在城外的农户商贩担着瓜果货物往坊市赶,以便尽早占个位置,各官衙夜里值班的官吏也到下值换防的时间了,打着哈欠往家里去。京兆府下设的这间衙门就处在外城闹市,天虽刚亮,门口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却不少。

帝都是天子脚下,吏治最为清明,为官做宦的少有人敢仗势欺民,不然被逮住了可不是小事。这老妪坐地大哭,倒引得不少行人好奇驻足,旁边的衙役也慌了起来,一面想扶她起来,一面又连声问她要告何人,定会为她做主。

老妪却不说话,仍旧嚎啕大哭,撕心裂肺的一看就受了莫大冤苦。眼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衙役没办法,只能差同班去请法曹。

又过了两刻钟,掌理狱刑法的法曹急匆匆地赶来了,老妪大抵是见到了能做主的人,止了哭泣,跪在地上磕了个头,哀声开口,说要告她儿子忤逆不孝。

这话一出,值班衙役和围观的行人齐齐大惊,法曹神色凝重了起来,命左右扶老妪起来,问她儿子做了何等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