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5章(1 / 2)

因为吸纳的员工过多,将来肯定会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公司大多数人都经过下岗,没人想在有生之年再来一次。

所以都期盼着集团公司这艘大船能长长久久、平平稳稳。

那按如今的节奏,一个月十来家新店,慢慢全国性的铺点就是比较合适的了。

目前很少招新了,人事部在尝试减少门店的员工数量。

800多家店,一个店减少三个人就是两千五六百人。

完全可以服务一年里开设的新店了。

黎夏想让人事部找到最精简、最不浪费的员工数量配比。

现在少招人,总比将来不得不裁员好。

往以后走,无人超市、自助收银这些都会出现。到时候她拖着庞大的员工群体,怎么办?

所以去年一年,入职人数创了新低。

一家新店,往往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在本地招聘,另外三分之二都是从原有的店调过去。

不想离乡背井、拒绝调动的,公司不勉强。

但是,你不想离乡背井,谁又想、谁又该牺牲呢?

所以,拒绝调动的会在人事档案上记一笔,和将来的升职、加薪挂钩。

如今黎夏超市在外省开新店没有以前受欢迎了。因为提供的就业岗位很少。

这就导致了黎夏超市在外省没有在蜀中的优待。

很正常,外省也有本土的超市呢。人家税交在本地,提供的就地岗位比黎夏超市多。

不过,他们肯定也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不让黎夏超市进入。

毕竟对搞活地方经济、解决一定人口的就业、丰富物质文化还是有好处的。

现在国家都是在搞对外开放,你一个省难道要逆潮流而动?

当然,那些本土超市肯定不欢迎黎夏超市去抢地盘的。

在x山,黎夏也干过把别人甚至是国资委给赶走的事呢。

但即便如此节流,人力成本还是在上升。因为入职满一年都是有一次调薪的。再加上政府为了应对物价飞涨调薪,不跟不行。

吴青峰在傅杳钧那里接了个任务,做超市涨价的市场调研。

黎夏和傅杳钧都不想只把他放在x山看住那四百家店就好。所以要让他多锻炼。

傅杳钧的总裁班结业了,郑奎还继续在上。现在萧阳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