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页(1 / 2)

“哎,我说你们在哪下呢?”一个站着的男子跟座位上的两个女孩搭讪。

“我们在锦城下车。”

“巧了,我也是在锦城下,你们不会也是去看展览的吧?”

“哈哈哈,还真是,今天周末,我在网上看到不少人都在讨论“品古斋”的这个古董展览,反正也没什么事,动车一个小时就到锦城了,我便带着朋友一起去看看。”

“你们运气真好,我买票的时候已经没有座位了,只能买站票。”

“是呢,我买票的时候最后几张了,你还别说,这次的展览上热搜以后,今天到锦城的动车票都被抢完了。”

“嗨,我就是手慢了。”

纪松柏听到这里,心中很是骄傲,自己的徒儿就是厉害,办了个古董展览人气都那么高。

那三人还在聊。

“哎,对了,你看微博没有,我听说这次展览现场有个笔洗特别神奇,据说有可能是汝窑呢。”

“汝窑?那种随随便便拍卖上亿的瓷器?不会吧,怎么可能!”男子一脸不信。

其中一个女孩翻出手机:“你瞧你瞧,就是这个笔洗,跟昨天《民间的宝藏》靳木桐讲述环节的笔洗对上了,而且这色泽,听说真的价值不菲。”

男子瞪大眼睛看着:“难怪今天车票卖光了,原来有这事……”

这时,旁边睡觉的老人睁开眼,侧身问道:“小姑娘,你的手机能否给我看一眼?”

几人都转过身看向他。

纪松柏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听见你们说汝窑,有些好奇……”

女孩恍然,把手机递给他:“你瞧,就是这张图。”

纪松柏拿着手机仔细看,脸色越发的凝重。

“谢谢你。”他把手机还给女孩,没有多说什么。

三人继续聊天,纪松柏却再也睡不着了。

下午,靳木桐提前得知师父和方教授、俞老要来参观,便提前进行了限流,让这三位拥有相对比较私密的参观空间。

方容琨走进展厅以后,站在两个小陶俑面前看了许久,这两个陶俑他是知道的,是他的朋友李洪林在靳木桐这买到的,如今再看见也是感慨良多,短短一年多时间,靳木桐可谓进步神速。不仅在古董修复、古董鉴赏方面有长足进步,甚至这家古董店也越来越好了。

纪松柏一走进展厅便直奔汝窑而去,站在汝窑前看了很久。

而俞松则不同。

他刚进门便被门口关于“品古斋”的介绍吸引了。

历代“品古斋”的经营者留下的痕迹都被细心保留,这简介上写到的一个细节吸引了他的注意,对于如今的“品古斋”来说,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在特殊时期丢失了百年老店的招牌,而如今的这个招牌是现任掌柜的爷爷手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