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 / 2)

堂前燕 天良永动机 2534 字 9天前

方庭珩的座位在第三排中央,他半年前拿过华视杯新人奖,身份不一样,是耀眼的明日之星,如果这次还能拿奖,那么他必将跻身一线。

漫长的开场白和颁奖仪式,一波人来一波人往,终于到了方庭珩的提名项目——最佳新人奖。与华视杯的电视界大奖不同,鸿羽奖是针对电影界,华视杯的“最佳男主角”被称为“视帝”,鸿羽奖的“最佳男主角”是电影界三金之一,拿了它,就可以被称为“影帝”了。

最佳新人奖是正式迈入电影界的金卡,在全网直播、万众瞩目下,颁奖嘉宾拆开信封,激动地宣布:“最佳新人奖得主是——《风起的时候》方庭珩!”

掌声如雷,方庭珩站起身,与辜舟导演拥抱,穿过人群,走上台,站定在颁奖嘉宾田静芝身旁,接过话筒说:“谢谢田姐。”惯例扫视人群,果然没有谢堂燕的身影,他的眼神落在vip座位上,左文涛,他认识这个人,《挂钟》的主要资方。

“得到这个奖我非常高兴,心情激动。”方庭珩笑着说,丝毫看不出“心情激动”的样子,或许是他本身不太在乎这些外物,“《风起的时候》是我参与的第一部 电影,感谢辜舟导演对我的悉心栽培,参演这部戏让我收获了很多,经验、能力、以及友情。电视剧和电影不同,电影的节奏更快,情节更紧凑,更考验演员演技的张力和爆发力,很高兴我的演技受到鸿羽奖众多评委的认可,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献上更优秀的作品。”

不像得华视杯时的敷衍,这回他认真了不少,一年多的摸爬滚打使他迅速成长起来,他本就聪明机灵,如今处事多了细心和周到,成功立起一个温柔谦和的君子人设。

说完又是一片掌声响起,方庭珩鞠个躬,捧着奖杯回到座位。坐在位子上,他低下头,用指尖慢慢的擦拭奖杯,这曾是他的梦,现在,他走出了第一步。

国内三座电影界金奖,鸿羽奖,金橡木奖,飞鹰奖,任何一个奖拿下最佳男主角,都可以被称为“影帝”。建国以来,一共出过两个三金影帝,一个是九十年代的杨鹤溪,一个就是已经出国的顾书博。方庭珩知道自己天赋有限,只求一个“影帝”名号,一来为了梦想,二来为了配得上谢堂燕,三来为了衣锦还乡拜访他久未谋面的父母。

客观来说,方庭珩其实是个理智到可怕的人,除了谢堂燕的行为在他的意料之外,剩下的,他均有预期设想。他将梦想和能力分得清楚,冷静克制和步步为营,如一位运筹帷幄的谋士,布下天罗地网,燕子和影帝,他可以兼得。

“感觉怎么样?”辜舟问。

“还好。”方庭珩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要沉下去,不要飘,“有点可惜,朋友没来。”

“你一个人来的。”辜舟说,“我看到了。”

“嗯。”方庭珩说,“是的。”

“我第一次得奖的时候,也是一个人。”辜舟目视前方,仿佛拾起记忆中的一片贝壳,“有的时候,生活就是一个人的旅行。”

“是啊。”方庭珩笑起来,“不过我平常有人陪的,这次是特殊情况。”他眼中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光芒,“过两天他忙完就要请我吃饭了。”

不出方庭珩所料,鸿羽奖谢幕后第二天,谢堂燕的短信如期而至【抱歉,昨天有事,今晚有空吗,请你吃饭。】

【方庭珩:好。】

【谢堂燕:骑马去吗?】

【方庭珩:去,拍《山中来信》的时候我学过骑马。】

【谢堂燕:行,你在哪?】

【方庭珩:说个地址,我自己打车去。】

【谢堂燕:……挺自觉,京西的明达会馆。】

【方庭珩:好的。】

明达会馆是何金凯的产业,谢堂燕喜欢玩车,对养马一窍不通。何金凯则颇喜欢养马,甚至花一千八百万买了一匹金色的种公顶级赛马放在马场里养着。

谢堂燕不懂养马,但他喜欢看马,刚好何金凯的马跟博物馆陈列似的,就没有品相差的。作为何金凯的好兄弟,谢堂燕来明达会馆玩,自然是vvvvip待遇。

方庭珩推门进入明达会馆,服务生走过来好声好气地问:“请问先生有预约吗?”

“有,姓谢的一位先生。”方庭珩谨慎地说,人多嘴杂,他昨天刚上过电视直播,有一张人尽皆知的脸,他虽然极其想让所有人知道谢堂燕是他金主,前提是这话是从他自己嘴里说出来,而不是某个小道消息传出来。

“小李,你去接待别的客人吧,这个人是贵客。”何金凯叼着烟走过来,笑嘻嘻地说,“跟我来。”

走过长廊,停在包厢前,何金凯的手还没推开门,就听到谢堂燕阴阳怪气地说:“张老板这就不地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