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龙八城被分割, 晋江城被围,现在,杜宁启这个晋江司马,就是晋江城最高的军事统领。晋江城的安危存亡,系于他一身。
这是杜宁启第一次独当一面。是番突兵卒的忽然围城, 造就了让他展露带军才华,从普通将领中脱颖而出的机会。
是机会, 也是挑战。
杜宁启感觉到肩上的沉重责任,他不能出错,他的每一个决策,都关系着城池的存亡, 关系着一城百姓的性命, 关系着丽龙八城整个防线的稳固,更关系着大唐北方疆土的完整。
这样的认知,便得杜宁启越发的稳重起来,促使他把自己的思维从将领向统帅转变, 从被围的那一刻开始, 他就不再是听令行事,驻守城池的将领, 而是一方孤城的统帅!
杜老将军病逝驻地,杜宁启很快得到皇帝下旨,让他承袭了杜老将军的靖平侯侯爵,在安排了杜老将军后事后不久,他的第四个儿子出生了。
杜宁启在给孩子起名“思祖”之后,一待孩子满月,他便上书要求前往丽龙八城,愿意继承祖父遗志,驻守大唐北疆,保家卫国,不让番突蛮子侵扰大唐河山。
本来,杜老将军刚死,杜宁启作为承重孙,(嫡子已死,嫡孙代替父亲向祖父尽孝的,称承重孙。)应该为祖父服斩衰之丧。不过,杜家为武将之家,不需要像文官一样死守丁忧之制。
熙宗皇帝正愁对派出去接任杜老将军之职的丽龙八城行营都统喻天瑞不太放心,觉得杜宁启是将门之后,少年时跟随父亲杜沐宇在西北征战西番人时,就骁勇善战,明明尚未入伍,却羸得了“杜少将军”之名,当是虎父无犬子,倒是个人选。
不过,熙宗皇帝又考虑到杜宁启到底还年轻,还没真正带过兵,是骡子是马,还需要先拉出来溜溜,便先把他放到丽龙八城中最重要的晋江城出任司马,看看效果。
元和十六年九月初,杜宁启就起程赴任了。因他知道安然除了喜欢歌舞外,对仕途和建功立业都不感兴趣,十分没有上进心,可以做朋友,不可以做知己,他便把这事只告诉了东方明敬,没告诉安然。
而安然那时候,刚被问凝饿了一回,从被封的房子里爬出来,暗暗跟问凝生闷气,心情低落得无以复加,沉浸在自己的情绪和世界中,对外界的事没兴趣,更不知道杜宁启启程离京,赴任晋江司马的事,以至于在晋江城骤然看见杜宁启,杜宁启还做了晋江司马,安然才那么吃惊。
当杜宁启听见属下来禀报有个配军击鼓助威的事情后,杜宁启几乎立即就想到了安然。凭着对乐曲多年的浸-淫和精研,利用乐曲,调动观众的情绪,这是安然擅长的。
换到战场上,就是利用节奏的变化,调动兵卒的情绪,这显然只有安然做得到!不,应该说,只有安然才想得到。
对于这个击鼓的配军是安然这事,杜宁启只是念头在心间一转,就放开了,问道:“鼓声真的激发了兵卒们的士气和斗志?”那个前来禀报此事的,不过是个信兵而已,哪里能回答。
骤然陷入十倍于己的敌兵包围中,兵卒们对于能不能守住城池,坚持到援军到来,没有信心,导致士气低落,杜宁启很清楚兵卒们的想法和情绪。
他除了下令兵卒死守,再加军功翻倍的悬赏之外,找不到能够激励士气的办法。
杜宁启稍一沉吟之后,向身边人吩咐:“你们在府里坐镇,我去城头上看看鼓声的效果。有事速派人报我。”
杜宁启带着人赶去发出鼓声的谯楼,在很远的地方就看出那个击鼓人的身形,正是安然。
不过他想到上次安然不愿跟自己相认相见,便吩咐身边的人:“让他擂吧,不必管他。”少一个配军搬运作战物资,影响不大。
随后,杜宁启便留心观察周围兵卒们的情绪变化,惊奇地发现,兵卒们随着鼓声呐喊,明显比其他城头上的兵卒,情绪饱满,斗志旺盛得多!在战鼓声的催发下,唐军的作战气势,甚至不弱于城外的番突人!
在心头暗暗确定了战鼓的激励作用之后,杜宁启便回转司马府,吩咐道:“传令下去,多派些人,多设几个点,照着那个配军的击鼓节奏,把战鼓都擂起来!”安然的击鼓节奏非常简单明快,几乎一听就会。
很快的,“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的鼓点,在不同方位,蕴含着无穷力量,铿锵有力,雄浑暗沉的战鼓声,响彻晋江城的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