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寻找明义
罗利泽回了沪市,却说杨传厚那里,罗利泽走了之后,看着火车缓缓开动,听着汽笛声远去,他转身离开站台,去筹备物资,准备再次南行。
他最需要的是南省的详细地图,只有依照地图,他才能分析出军队的大致安排,缩小寻找范围。之前去雨林,因为时间宽裕,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他只是大概了解一下,再找当地的老乡问路,指明方向,自己摸索出来的路,不需要地图。
现在不同,时间有限,要在偌大的南省找一只队伍,而且还不能去别处收集信息,只能靠自己的分析寻找,地图必不可少。杨传厚去了明市图书馆,和管理员好说歹说,借了一本南省地图和一本亚洲地图出来。
为什么不去南大了?南大放假了。而且再去万一人家记得他,就太尴尬了。因为图书馆管理员不让他把书带出来,他花了一天时间,在图书馆手绘了一副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地图。
回到招待所,杨传厚看着地图,不断推演。最终,他分析出两条军队最可能的行进路线。他一边分析一边自言自语:“明义的队伍属于南省军区,又是特战旅,现在必定是在所有队伍的最前面。隐秘的调动,那就是要突袭。因为地形多山,平路很少,所以部队行进基本要靠步行。突袭,不能离边境太远,最适合突袭的地方,按一般的行进速度,明义现在最可能在的位置……”
他指指地图上的两个位置,肯定的说:“这里和这里,红河、文山。”最后手指定在一处。“红河,就是你了!”
这就是杨传厚的可怕之处,只要给他足够的信息,他就能推断出别人的作战方案、行进路线,他的这个能力,是当年他百战百胜,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一个重要原因。
敲定地点,杨传厚第二天一早就出发了。只有他自己,就不怕辛苦不需要长时间休息了,一路急行,三天后就到了红河。
在红河州寻找了几天,终于在蒙自县往南大概50里的一座山里,发现了多人活动的痕迹。为了不被当成间谍,他做起了一直在做的事——采药。
他背着背篓,拎着麻袋,在侦查兵的侦查范围内专心采药,等着被发现。侦察兵的能力还是可以的,不到一小时就发现了他。
“这位老乡,你是干什么的?”
“采药的。”
“是吗?背篓和麻袋给我看一下。”
杨传厚把背篓放下来,麻袋解开,拿出采的药给他们看。“同志,我真是采药的。你们看:这是三七,这是当归,这是黄连。”
“是不是等我们班长来了再说。先跟我们来一下,靠着树蹲下,不许乱动。”
两个侦查兵一个守着他,另一个去发信号找人。
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两个人。
“小五,有什么情况?”
“班长,发现一个老乡,他说是采药的。”
“采药的?我去看看。”
那位被称作班长的士兵朝杨传厚走过来。问到:“这位老乡,你到这里来干什么?”
“采药,我会点医术,好药材不好买,我自己来采一些。”
那位班长盯着杨传厚看了一会儿,又问:“老乡,你不是南省人吧?”
“不是,我是申省的。”
和他一起来的另一个人说:“说实话,从申省跑到这里来采药,骗谁呢?”
“骗你们干啥?我儿子在南省当兵,好几年没回家了,我来看他,顺便来采点药。”
那人还想说什么,班长朝他摆摆手,继续问杨传厚:“老乡,你去过沈市吗?”
“去过。”
“什么时候?”
“去过好多次。我有亲戚是沈市的。”
“都是什么时候去的?”
“70年,72年,73年,都去过。”
“70年冬天的时候,你有没有带孩子去滑冰?”
“我想想,有,带三个孩子去护城河划过冰。你怎么知道的?”
“你还记得滑冰的时候发生过什么其他的事吗?”
“有两个孩子掉进冰窟窿里,我给救上来了。”
“叔叔,我就是被你救的那个哥哥,我叫郭启航。”
“啊?这么巧。”杨传厚觉得不可思议,从国家最北方到最南方,居然还能遇见。“这么多年你还记得我,你妹妹怎么样了?”
“记得,叔叔的容貌没有变化。我妹妹也没事,当时去医院住了几天,救过来了。”
“那就好。你也不是沈市人,跑这么远来当兵。”
“我爸爸老家是沈市的,那年我们随爸爸回老家探亲。没想到会发生那样的意外,多亏叔叔救了我们。后来我爸爸和叔叔他们打听了好久,都没找到你,谁成想多年后会在这里遇到,真是缘分。叔叔你真的是来采药的?你儿子是哪个部队的?”
“是,我儿子是杨明义,南省军区特战旅的一个营长。我去军区没见到他,就出来采药了,打算过几天采完药再去。”
“杨叔叔你运气挺好。和我来吧,说不定能碰到你儿子。”
郭启航转头对其他人说:“三子,你随我回营地。小五,你们俩继续侦查。”
回到营地,郭启航上报给连队,他的连长给旅部打电话,询问是否有杨明义营长这个人。旅部正在召开营长以上会议,通讯员过来报告的时候,刚好会议结束。
旅长杨润看到通讯员,问:“小陈,有事吗?”
“旅长,侦察连来电,说在山外围遇到一个采药的人,自称是杨明义营长的父亲。”
本来打算要离开的各位团长营长,听到通讯员的话都停下来。
“明义,你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