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夫人说着,唏嘘不已,“这襄阳城,我不知道来了多少回。可这一回来,却是感觉大为不同。明明街市什么的,并没有多大改变。”
“却是觉得,那路边好似都比往年要干净了许多,连街上的乞儿都变得少了。从前要绕路方才能过的河,如今却是有了桥。”
“如今外头战乱,不少地方的百姓的粮食,都被军队给收刮光了,有不少人都饿死了。可这襄阳城中,却还好得很。哪个百姓不夸段怡仁德?”
长孙夫人说着,走到了窗边,将那窗户放下来了一些,遮挡住了射进来的阳光。
她回过身去,又在段淑的对面坐了下来,“你乃是书香门第的娘子,有许多事情,没有学过。我们这些武将的家眷,有两个重要的准则,一生一死。”
段淑来了兴致,她托着腮,认真的听着长孙夫人教导起来。
她母亲去世得早,继母顾杏又是个不着调的,老夫人唯独只看重大姐姐段娴,愿意这么苦口婆心的教导她的长辈,长孙夫人还是头一个。
“这生,便是好好的照顾好自己,教养好子嗣,这是给自己,亦是给家族不断的生机”,长孙夫人说着,神色晦暗了几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我在将我的夫君,还有儿子送上战场的第一日,便做好了他们马革裹尸还的准备。若你连自己都照看不好自己,他日他们阵亡了,在九泉之下,岂不是都死不瞑目?还要为你担忧。”
“再说那死,文人有风骨,武将讲气节。他们站着死,我们不能跪着生。失了气节,那便是往他们的墓碑之上泼粪水,毁了……”
长孙夫人的话说到一般,神色陡然变了,她朝着门口看去,淡淡地说道,“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这么着急,所谓何事?”
那门口的婆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子,迈过门槛,走了进来。
“禀夫人的话,那城门口,段娘子的姐姐来了……就是……就是那京都的燕王妃……她如今在那城门口……三郎特意叫人过来传信。”
第三四二章 姐姐段娴
段淑猛地站了起身,同那长孙夫人对视一眼,皆是一脸惊疑。
她护住了自己的肚子,冲着那婆子问道,“三妹妹如今北伐,正与那大燕交战。我大姐姐乃是燕国……”
段淑微微地停顿了一下,深吸了一口气,“我大姐姐乃是燕国王后,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襄阳,莫不是三郎瞧错了?”
那婆子摇了摇头,“来人说了,千真万确。那位夫人,一身狼狈,只说那燕国大败,她趁乱逃出来的,这一路艰辛,动了胎气……”
“如今已经见了红,怕是要不好。如今襄阳紧守门户,不得随意进出,三郎也不敢违背军令,随意做主。已经派人去请示老将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