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子楚:“!!!”
两人本以为这已经是最坏的消息了,却不想当天晚上就传来了更坏的消息——
安国君半夜突然发热,大夫把脉之后确定,安国君身体本就虚弱,又忧惧太过,所以才会生病。
但让嬴子楚等人心烦的是,安国君虽然只是发热,却因为底子太差,需要治疗很长一段时间,就算病愈之后也要好生将养。
嬴子楚:“……”
他与吕不韦商量之后,吕不韦被逼想了个办法:“看起来安国君被废已经毫无转圜余地了,子楚君如今必须抛开安国君证明自己的能力。”
嬴子楚满脸焦灼:“我难道不想要让王上看到我的能力?难道我看着自己的夫人和儿子受到王上看重,自己却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心里就好受?可我这不是没办法吗?”
秦国最大的功劳就是军功,除此之外,除非做出范睢那样的成绩,又或者像赵馨那般拿出于国于民有利的东西,否则根本就没办法在秦王面前留下印象。
否则安国君当了太子这么多年,又怎可能没有一点儿功勋在身?
可他堂堂王孙,难道还能去打仗?
吕不韦赶紧开口:“赵馨拿出来的那些东西,我们没有;范相国的本事,我们就算有也无处施展。若是想要让王上注意到您,我们只能另辟蹊径。”
嬴子楚抬头:“什么?”
吕不韦一字一句地开口:“子楚君可如范相国一般,招揽一批有才之士做门客,出一本扬名六国的书籍。”
“出书容易,可名扬六国如何做到?”
“在下自有妙计!”
第47章
历史上的吕不韦在封侯拜相之后, 莫名生出了一阵攀比之心,于是花高价招揽了一批文人学士,待遇优厚, 人数众多, 最后成功编撰出了一本八览、六论、十二纪, 包含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 共二十多万字的《吕氏春秋》。
这本书被归类为杂书,记录的多是吕不韦那三千多食客前半生的所见所闻, 对后世来说, 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
但古代交通不便, 读书人也少,一本书想要闻名各国,甚至抬高自己的名声, 并非那么容易。
于是吕不韦便想了一个办法——
他将《吕氏春秋》的全文内容记录在布帛桑, 并将之张贴在咸阳城的城门上,同时还在写满了《吕氏春秋》内容的布帛上挂了一千金的赏金,同时放出话去, 无论是谁, 只要可以将《吕氏春秋》这本书的内容增删一个字,就可以得到一千金的赏金。
为了给自己造势, 吕不韦甚至将各诸侯国的游士宾客都邀请到秦国,一来做个见证, 二来也有让他们出手的想法。
最后的结果却是,没有任何人能对《吕氏春秋》这本书的内容增删一个字,那明晃晃挂在城门上的一千金赏金, 同样无人得到。
——这也是“一字千金”这个成语的由来。
而吕不韦向嬴子楚提议的, 便是一手炮制“一字千金”的实施办法。
这个原本应该发生在嬴子楚登上王位之后的事件, 就这么被吕不韦自己提出,并毫无怨言交给了嬴子楚。
可以想到的是,这样的想法一定在吕不韦的心里藏了很久——
若是嬴子楚登上王位毫无意外,他定然不会将这么好的扬名机会送给嬴子楚,可问题是他现在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大危机,若是没办法从中脱颖而出,只怕两人一开始结盟时候的想法,便要就此落空。
名声与权势,孰轻孰重?
吕不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权势,因为他很清楚,以自己的商人身份,想要在秦国有一番大作为几乎不可能。
只有嬴子楚登上王位,他才有机会真正地改换门庭。
所以吕不韦直接将自己藏在心里许久的计划和盘托出,并将一本可能会流传千古的典籍,和一个可以名扬战国的机会送给了如今处境堪忧的嬴子楚。
若是嬴子楚真的抓住,他在秦国上下定然不会再如之前一般默默无闻,秦王嬴稷自然也会注意到嬴子楚这个本是不差的孙儿。
整个计划其实非常简单,可以说毫无技术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