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应急而已,这些人应该不至于拒绝才是。

事实也正如赵馨预料那般,那些人一开始听说赵馨要买,直接就拒绝了,但在知道将丝绸借给赵馨等人,可以得到利息,也即是一件毛衣后,便果断答应了出借丝绸的要求。

冬天过后,毛衣便从咸阳传到了雍城,听说秦王嬴稷对毛衣赞不绝口,雍城的权贵们自然也想弄一件回来穿穿。

可惜咸阳的羊毛已经被薅得差不多了,其他地方又没有制作毛衣的技术,咸阳那群人还根本不愿意出售手中的毛衣,雍城这些人也只能看着别人的毛衣眼馋。

但现在,他们有机会得到毛衣,当然毫不犹豫地答应借丝绸的提议。

不过,他们同样提出了要凭证借据。

赵馨点头,立刻让人写好了借据,盖了印章,只说等到毛衣做出来后尽管拿着凭证到官衙领取就是。

而几天过去,赵馨之前让人去调查的,关于这群犬戎带来的板车到底是怎么回事,也已经清楚。

确定这群人并未说假话后,赵馨直接让人将丝绸交给了他们。

这件事很快就解决了,并未引起太大波澜。

事情结束之后,赵馨却意识到了一个以物易物的最大弊端——

一旦某种物品发生短缺,将会引起不小的麻烦。

这次出现的犬戎人少,带来的羊毛也不算太多,可等到以后带着羊毛前来交易的人变多了,今天的事情很可能会再次发生,而且会比这次更加严重。

而且交易的货物太多,运输也是一个大问题。

她必须简化交易的流程。

第65章

对秦国百姓来说, 羊毛这门生意没有太多问题,因为他们相信朝廷,也愿意接受用钱币交易。

或者说, 对他们来说, 直接用粮食交易还不如用钱币购买。

但可以提供最多羊毛的游牧民族与之相反——

从那十几个犬戎身上就能知道, 这些游牧民族对秦国并不信任, 也不愿意接受用钱币购买羊毛,他们只愿意接受粮食,或者丝绸等实物交易。

不过也是,大家缠缠绵绵几百年, 战争打了无数次,想要建立对彼此的信任确实没有那么容易。

但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赵馨很快就找到了解决办法。

她想起之前过来的那十几个犬戎人曾提到, 他们为了验证羊毛可以在亲过你换粮食这个消息的真假,还特意到了大部落走访,最后也是从大部落那儿得到了确切消息后, 才敢孤注一掷地将自家口粮大部分都换成了羊毛的事情。

匈奴如今虽然有了第一代匈奴单于头曼,也有了匈奴王庭的雏形,但到底还未完成统一。且这一支有了单于的匈奴部落, 也并非最强盛的匈奴部落。

好在这些草原大部落与秦国,都曾有过“接触”,之前范睢出使草原, 也都与这些大部落谈成了合作。

——这些小部落不信秦国, 对自家族群的大部落还是很相信的。

想要简化交易流程,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与匈奴、犬戎各大部落首领合作, 依托于一个或几个双方都需要的物品, 共同推行一种双方都承认的, 具有部分货币作用的物品凭证。

秦币不行,因为这些游牧民族的人对其印象已经固定。

且秦币能买到的大多东西对这些人来说无用,而他们真正想要的,就算拿着秦币也不一定有人卖给他们。

必须拿出作用更明确,且确实换到东西的凭证。

比如官府出面发行的布票。

之前那些犬戎人反应,也证明了他们除了粮食之外,也确实需要布匹。哪怕不是他们需要,而是那些大部落想也一样。

他们可以拿着得到的布票,与大部落交换自己需要的食物,或者小羊羔、小牛犊一类的物资。

反正大部落一般也不缺牛羊和食物。

粮票当然也可以,但这是一国基础,战争时期肯定不能瞎搞。

赵馨趁着晚上,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嬴政。

嬴政稍微一回忆,就记起了之前从历史书中知道的布票,立刻明白了赵馨的想法。

他思考片刻后开口:“犬戎匈奴等部落到了冬天也有不少人冻死,而且毛衣比羊皮牛皮这些皮毛美观很多,如果布票可以换毛衣,犬戎与匈奴的首领不会拒绝与你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