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望着镜子里的头发, 发梢已经没了过去的乌黑油亮,里面夹杂着几根斑白的发丝。

太皇太后走了。

朕老了,再下去就是他们的时代了。

前些日子的心烦意乱转瞬即逝。

梁九功一头雾水的望着康熙脚步轻快地离开佛堂,回到东暖阁里便使人招来翰林院一众官员。

康熙端坐上首。

在翰林院官员疑问的目光中款款说起自己与太皇太后的深厚感情:“……若无太皇太后,朕断不能有今日。”

一干翰林院官员连连点头附和着。

等退出东暖阁后,他们面面相窥禁不住有些疑惑。

翰林院侍读徐倬试探着开口:“是孝庄皇太后的祭典还不够稳妥?咱们要不要回头再写一遍?琢磨琢磨?”

翰林院侍讲张榕端摇了摇头:“徐兄,依弟所见怕是……其他的打算?”

“……?张兄请说?”

“太子殿下并几位阿哥代皇上服孝一年,而大阿哥、三阿哥都已成婚,四阿哥五阿哥的婚期也是将近,或许是想借此为诸位阿哥封爵?”

大阿哥出宫多年都是个光头阿哥。

眼看着三阿哥即将搬出宫,四阿哥五阿哥都是要结婚的年纪,难不成也一直挂着光头阿哥的名头?

众人若是所思。

他们禁不住一个两个点了点头:“皇上的意思是让咱们上书夸赞夸赞太子殿下与诸位阿哥?”

翰林院侍讲张榕端:“没错!”

身为朝臣,真不会揣测皇上心思的早就没了踪迹,一经提点诸人皆是恍然大悟,急急忙忙的回头就开始准备起赞文。

翰林院官员那都是笔杆子上的精英,如何不着痕迹的寻着皇上的痒痒处搔一搔,那简直就是本能好不好?

他们非但写得花团锦簇,文采斐然,更是轮番儿将每位阿哥夸赞一遍——每个人说得内容还不带重复的。

大朝会当天。

一干满臣一脸迷糊的看着翰林院官员一个接着一个走出来……

这是要干啥?

朝堂里出了什么咱们不知道的大事吗?等到翰林院官员轮番念起折子,更是把诸多宗室朝臣雷得外焦里嫩。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