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破这一点,还是缘于上辈子她为东宫太后时,也曾分外倚仗此人,因他是朝中少数不选边站只一心效忠皇室的臣工。是以那时温梓童便将一件棘手的案子交托于伍经义去办,然而那件原本只该他一人知道的案子,竟在当时身为西宫太后的连今瑶挤兑她无能时,不小心说漏嘴了。
因着此事,温梓童知道此人其实也是与连家串通一气的,只是平日隐藏的好,没人察觉罢了。打那之后,她也彻底对前朝失望,再不用心于朝政。因为她很清楚,满满朝堂上站着的,没有一个是内心真正衷于皇室的,他们早已明里分了两营,一营为那时已升为相国的连平,一营为手握兵权的摄政王李玄愆。
想到这些往事,温梓童看着眼前的李玄愆,忽就又觉得恍如隔世起来。
她悔啊,若是上辈子早些看到他的真心,她大可不必活的那样窝囊,靠把自己活成旁人眼里的废物来保全温家。
四目久久相对,温梓童的神思明显飘远了一瞬,李玄愆心下狐疑,却也不去搅断她,只静静的目视着她。
直至温梓童自己醒过神来,他才冲她笑笑,“怎么了,可是有何不妥?”
把父亲的案子交到连平一伙人的手里,自然是大大的不妥,可眼下温梓童也不能说这些她解释不清的话,故而也只能摇摇头,道没什么不妥。
随后她又想试探下李玄愆的态度,于是问他:“我对这位伍大人并无了解,殿下可对他接管此案有什么看法?”
李玄愆略想了想,便道:“伍家门风清正,三代皆在朝为官,致君泽民,皆可称国之英彦。伍经义办事素来秉正宽睿,此次被父皇膺任新职,想来定会用心勘办。若平阳侯属实冤枉,相信他也定能查明真相,还平阳侯一个公道。”
听着这些话,温梓童渐渐心凉,明白就连昔日的摄政王,也终究是看不透伍经义的小人心思。于是点点头,敷衍着道是。
正在这时,院墙顶端黑漆漆的阴影位置,传来两声猫叫。
李玄愆今晚来此的目的,便是想安她的心,让她不必太过担忧,毕竟她的担忧也无法改变事态。故而话尽量捡着能令她宽心的说,如今该告知的告知了,该安慰的也安慰了,他也没什么理由久留。
接到骆九的信号,他便略显不舍的道:“你早些睡吧,我要走了。”
温梓童点头,原本不欲再多说什么,可忽地想起今晚下过一阵小雨,便额外叮嘱了句:“天黑路滑,殿下回宫时小心着些。”
已转过半个身子的李玄愆,听闻此言身子忽地定住。他又转头深望了她一眼,之后才露出个笑容,转身跃上墙垣带着骆九一并离开了。
人走了多时,温梓童的那扇窗子依旧敞着,她也依旧如先前那样驻立在窗前,目光停留在墙垣上方两人闪去的夏树阴影上。
倒并非是对李玄愆有什么不舍,此时的她,心神全被父亲待罪之事牵萦着。温正德平日待她虽说不上多好,但也算不上多坏,不过是懦弱无能些罢了。父亲出事,她不能置之不理。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温梓童的心头涌动,她想自己去一趟宿州。虽然她也没想好具体能做些什么,但冥冥之中,总觉得自己去了,就能查到些蛛丝马迹。再不济,能近距离的盯着伍经义也好,若他当真暗中使绊去坐实父亲的罪名,她也好及早有个应对。
有了这个想法,温梓童便关了窗子回到床上,开始借着夜的静寂仔细思量利弊。
最后不知不觉困意袭来,她便睡着了。
温氏一族到了温正德这代,唯他一人袭了侯爵还有些事做,其它几房则是混吃混喝不务正业,完全不够看的。如今温正德出了事,至戚这边指望不上,老夫人便打算亲自出去走动走动,看看平日里那些称作世交的关系能否出出力。
于是今日一早,太夫人便穿戴整齐的登上马车。车上除了载着她老人家,还载着数不清的名贵礼品,有之前积攒下的民间搜罗来的奇珍,也有前些日子贤妃赏给温梓童的一应民间寻不到的贡品。
原本太夫人计划着要拜访七八家,不到夜时不会回府。可谁知才中午时候,她老人家就坐着马车回侯府了,且马车里的名贵礼品如何带出去的,此时又给如何带了回来。
这一上午她拢共走访了八家,其中有五家是门房的人开门后,便直接言自家老爷夫人皆未在府中。另外三家倒是招待了她,但也只是当家娘子出来敷衍几句,表达同情后便什么话也不说了。太夫人提到想寻求她家老爷的帮助,二位娘子直言相告她家老爷爱莫能助,礼品也坚决不受。
还有一位娘子虽是欣然收下了礼品,却道自家老爷外出了,没个十日八日回不得京,她一妇道人家做不得主。可笑的是太夫人辞别出屋路过院子时,却见她家小公子在与邻家娃娃吵架,哭着嚷嚷要去后院向父亲告状。
那娘子尴尬不已,当即而泛窘色,然而太夫人也只能笑笑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