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页(1 / 2)

见此情形,长史心中闪过一瞬的侥幸,可下一刻这点儿侥幸心理便全然被焚灭。就见骆九抽出腰间宝剑,对身旁的人说了句:“站远些!”之后手中宝剑挥舞几下,便见一片灰粉弥漫!

待尘埃落定,视野清明后,就见先前还平整的地面上,被戳出了一个大洞。

长史哪里见过这等功夫,当即吓得倒退两步,就听隐卫中有人笑言:“咱们头儿的佩剑可是当年的御赐宝物,削铁如泥,又岂会被这点儿石灰膏子难住?”

也就说这句话的功夫,已有两名隐卫跳入密道,很快便一人抱着一个女子跃了上来。骆九上前看了眼,一眼认出温姑娘身边的丫鬟椒红,只是见她不省人事,不由将心提起,伸手探了探鼻息。所幸,还有救。

他招了下手,十数名隐卫便跟着他出了粮仓,带着椒红和另一名不知是何人的姑娘,去向四皇子回报。

其它人在西次间候着,骆九一人前去叩门,进屋时温梓童刚刚向李玄愆讲明了发现密道,以及椒红被封入密道的整个过程。李玄愆心疼她病重未愈,不让她多说,但大致情况已明了。

李玄愆出去看了椒红一眼,迅疾命府医过来。他命人撤了榻案,将人先临时安置在榻椅上,府医瞧过二人后,道她俩皆是缺食缺水造成的昏迷,只需好生调养即可慢慢恢复。

与府医一同过来的,还有一脸惶惶跟过来的宿州长史,他不知那密道中为何会有人,且其中一人还是他刺史府的丫鬟。但在府医看诊的这段时间他渐渐看明白也想明白了。

刺史府的丫鬟身上绑着绳子,显然是被这个叫椒红的绑去的,椒红又是温梓童的同伙,看来钦差大人要找的那份名册,八成就在椒红这丫头身上。

?

第70章 [v]

于是他躬身拱手,主动上前献殷勤:“四殿下,既然椒红姑娘身子无大碍,不如下官先将她移去厢房好生休息,免得在此搅扰了温姑娘。”

李玄愆觑他一眼,“你命人抬一张像样的床来,就把她安置在这屋吧。”

长史面上一怔,又不好违拗,只得称是。随后他给身边小厮递了个眼色,示意他们先将刺史府的丫鬟拖出去,这厢掉头正欲出去安排,就听身后又传来李玄愆的声音:“等等。”

李玄愆声音冷冷的,长史心道不好,果然停下脚便听李玄愆接着吩咐道:“那个丫鬟也先留下。”

比起与自己没多大相干的温梓童和椒红来,长史更怕的是自己的这个贴身丫鬟!毕竟温梓童她们所盗的名册是钦差大人的,与他并无干系,而她们所发现的那条密道,他也完全可以说是刺史在时设立的,与他无涉。可这所有推脱之辞的关键是,他身边的人不出卖他!然而这个丫鬟一但留下,若是出卖了他,他便死路一条了。

于是即便冒着开罪四皇子的风险,他也不得不为自己争上一争,他转头作谦卑状的行了一礼,道:“四殿下,这丫鬟乃是刺史府的洒扫下人,趁着我宿州灾情,想要盗米出逃,结果意外被困于密道内,实属天意。这是刺史府内务,理应由下官来处置,不劳烦四殿下。”

说罢直起身带人要走,脚才迈出半步,眼前便闪过一道明晃晃的寒光!他身子不自觉的打了一个寒颤僵在原地,低头看下去,那剑就抵着他的喉咙。

而这把剑,正是先前那把号称削铁如泥,能将桐油石灰膏封平了的密道口捅开的宝剑。

“四殿下这是?”他哆哆嗦嗦的问。

李玄愆却并不多言,只重复了一遍:“将刚刚那个丫鬟留下。”

僵持须臾后,长史抵不住自己的腿软,很快就败下了阵来,只得点头称是。

骆九这才收回了宝剑,放他离去。

府医开了两副补药后,很快小厮们抬着两张架子床来了西次间,一左一右摆放好,又将椒红和那个刺史府的丫鬟安置上去。李玄愆留下府医专门照料二人后,便兀自回了梢间。

温梓童早已等得不耐烦,一边喘着一边扶着床坐起,若非身子太虚,怕是马上就要下床去外头亲眼看看椒红如何。李玄愆见状连忙将她扶稳,往她背后垫了引枕,然后安慰她道:“你大可安心,你的丫鬟并无大碍,府医已为她开了补药喂了水,想来休息一阵便可清醒。倒是你,实打实的病了一场,需得仔细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