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页(1 / 2)

陶心荷不软不硬接话,要是祖母能找到比她更熟悉三品官家迎媳嫁女流程的人,再挑剔不迟。再者顾如宁父母健在,按理轮不到祖母指摘其亲事,若是祖父在世倒是另当别论。

女声脆甜,用词恭谨,但是其中含意将顾老夫人噎得直骂次孙媳不孝。

陶心荷按规矩跪地向长辈请罪,肩背笔直,臻首低垂,只说请老人家别气到身体,对主持顾如宁亲事一事,毫不松口,寸步不让。

顾二婶感念不已,她才是最不想让老顾府掺合亲女婚事的人,硬着头皮朝一向惧怕的嫡婆婆求情。

顾三婶见风使舵,想着自家夫与子筹谋着在祠堂要了顾凝熙的强,此处不妨给他娘子卖个好,打一巴掌给个甜枣,也来打圆场。

陶心荷刚站起身,就听下人来报,顾凝熙在祠堂门口,与三叔和大堂哥闹起来了。她又被顾老夫人迁怒,呵斥跪下。

第21章

缘由非常简单。

顾丞相在世时,过年祭祖男丁排序,是先论嫡庶再按房头,子辈是顾凝熙父亲、顾三叔,紧跟着顾凝熙,身后顾凝然,再后面是顾二叔和其余凝字辈。

如今迈进永盛三年,顾丞相过世一年多,顾凝然根本不想再跟在讨人厌的顾凝熙影子后面,早早和父亲商量好,今年要另立规矩。

于是,十来位顾家男丁走到祠堂,顾凝熙正准备跟在顾三叔后面抬腿入内时,就被前后的父子俩拦住,一个口沫横飞,一个粗声硬气,要求他和顾凝然换个位置。

顾凝然在翰林院熏陶过,搬出来长幼有序的说法,要求先排嫡庶,这样他父亲不会被二伯压过,然后凝字辈就按照年龄大小列队,他自然就成了孙辈第一人。

顾凝然这主张对后边其他人没有影响,他们不想掺合,也不愿意错过热闹,纷纷噤声停步,就看顾凝熙如何应对。

一声冷笑后,顾凝熙静立当场,抬头定焦在房檐高处斗拱,双手拢在身后,身姿挺拔却不屑之意尽显,如同看到无聊猴戏的贵人。

父子们左右脚换着站了半晌,都等不到整个顾家官阶最高的顾凝熙服软表态。

春寒料峭,背阴的祠堂大门口春光不到,很有人暗自觉得衣服穿少了,缩肩拢袖。

然而顾三叔额头紧张得冒汗,终于心虚下来,想把话兜回来:“凝然说法自然有道理,凝熙要不愿意,便算了。快些祭拜祖宗才是正事。”

顾凝熙终于看向这位长辈,抬手阻止他们含混过关,一字一句说出一番话来。

陶心荷跪在人前,虽然被顾三婶塞了个软垫在膝下,但她并没有道谢。

听过事情始末,她抬脸面向顾老夫人,言语铿锵道:“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三叔真是出了昏招,他守的父孝三年未满,就想改弦更张,是想在众人面前坐实自己不孝么?他自己不嫌名声臭,不怕影响正在仕途的大堂兄么?”

“你胡说什么?竟敢编排长辈?掌嘴!”顾老夫人指着她的手指乱颤,一时间觉得气都喘不匀。

陶心荷简单叩首后,利落起身,“请恕孙媳,乱命不敢从,大仗即走,是为孝也2,待祖母息怒平静了,孙媳再来孝敬服侍。”

然后,一身姜黄色新衣的陶心荷施施然转身离去,将顾老夫人气到发抖的声音甩在脑后。